光阴故事 | 隐藏在镜头后的“时代记录者”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光阴故事 | 隐藏在镜头后的“时代记录者”

在石家庄市原河北省政协委员、原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毕志夫的私人博物馆里,珍藏着照相机300多架照相机。一件件曾被使用过的照相机机被完好保留,这些记录过往生活的相机并没有被人们抛弃,反而成为岁月的见证。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黑白画面到彩色成像,相机记录城市变迁、人间烟火。那些被镜头定格的场景成为历史记忆,而相机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变脸”。

1826年,尼埃普斯用自制的照相机在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曝光后,得到了一张他在法国居所阁楼的天窗外的景色的照片,而这也使得人类第一次掌握了即时捕捉并长久固定、长期保存外界影像的能力,同时也让照相机走进大众视野。

《窗外》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窗外》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中国的照相机发展历程较为简短。据资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国产摄影器材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一些由民间工匠制造的木质镜箱。进入20世纪后,上海开始出现从事相机生产的专门企业。因此,折叠式大画幅相机成为人们以影像记录生活的唯一选择。

折叠式大画幅相机

折叠式大画幅相机

1946年,平和机械修理厂创立,最初以维修相机、精密仪器作为主营业务;1956年4月18日,平和机械修理厂联合万象工艺社、利群工艺社等四家私营企业成立了天津公私合营照相机厂,是中国最早一批生产照相机器材的厂商。

在此之后,天津照相机厂以德国A1tissa相机,为蓝本试制出了结构更为简单的『幸福』1型相机。

由于外形与自行车车灯相仿,因此这种相机又被称为『车灯式』相机。

『幸福』1型相机

『幸福』1型相机

1958年,西北光学仪器厂研制生产出最早的华山牌照相机,因为生产厂在西安,距华山近,故名华山牌,这是当时国内少有的国产相机。

在五六十年代研制生产的华山135轻便照相机、长乐120双反照相机,早已成为我国照相机发展史上,普及相机的标志性产品。

华山牌相机

华山牌相机

1964年,上海照相机厂在决定进行产品出口后,注册了『海鸥』商标。从此,该厂所生产的所有产品都以『海鸥」作为品牌。

上海照相机厂同样是中国最早一批照相机生产厂之一,前身为上海相机试制小组。在今天,上海海鸥照相机厂仍然是国内照相机行业的领军企业。

上海牌120相机

上海牌120相机

此后生产的120相机

此后生产的120相机

1969年,北京照相机厂生产的是北京牌SZ-1型相机的转型产品。早期产品的零部件仍是以北京SZ-1型相机的库存零件组装,其取景器内右上角仍有红色半身像黄色双人像及绿色小亭的调焦图,机背上标有“中国制造”字样,后期产品取消了调焦图,观片窗口改为大孔,因此该机型以有没有调焦图和窗孔大小而分为两种款式。

长城sz-1型相机和海鸥牌相机

长城sz-1型相机和海鸥牌相机

1974年10月,众人所熟知的红梅HM-1型相机在江苏常州照相机厂于开始生产。那个年代,红梅HM-1在从南到北的许多城市的百货商店里都有摆放和直接销售,是真正老百姓自己的相机。

它的设计理念基于上海202相机,最早期的是拿来上海202的部分零件组装的。早期的产品外壳很粗糙,后期的形成生产规模后有两种款式,有不带闪光灯插座和带闪光灯插座的两种款式。相机正面有一个红色梅花图形,是国内少有的120折叠式照相机之一,平时不用折合起来,非常小巧,便于携带。因为皮腔折叠起来像个手风琴的皮腔一样,故又被称为风琴相机。

红梅HM-1型相机

红梅HM-1型相机

简易135相机

简易135相机

一台台老相机向人们诉说着,在那个艰苦岁月中的故事,而如今的老相机,更多的活跃在收藏家手中,在博物馆的展柜里,在经历过国产相机黄金时代的人们的印象中熠熠生辉。

从折叠式大画幅相机到如今人手一部手机即可拍摄的过程,显示出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力的增强,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摄影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照片仍旧是人们刻印时代美好的最佳载体,指尖轻触快门,就能瞬间定格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