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残疾手工编织创业者刘贵君:带领特殊人群共致富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60后残疾手工编织创业者刘贵君:带领特殊人群共致富

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在工作岗位上,她们独立、智慧、迷人、闪耀,用女性独有的温柔与坚韧彰显着柔美的力量,诠释着使命和责任。

阳春三月,芳华如你。一年一度的全球女人节如约而至。在这个女性专属的节日里,凤凰网河北策划系列人物报道“征途漫漫,并肩有她”带您走近几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女性,讲述她们的故事:从青 春岁月到不惑之年、从意气风发 到两鬓染霜,不同的年龄的她们拥有着同样的担当与情怀,每个年龄阶段的女人,都有着不同的美丽,我们为每一个奔跑在奋斗路上的她点赞、加油。

三月,气温渐暖,万物复苏,走进“君织艺”的工作室,桌子上的花瓶里摆放着各式鲜艳的花朵,有玫瑰、郁金香、向日葵……在绿叶的衬托下尽显春意盎然。这些以假乱真的“鲜花”均出自刘贵君和她的团队之手,这群坐在轮椅上的姐妹们正在用自己的一双巧手编织着送给春天的礼物。

购买编织机 开启创业之路

刘贵君正在编织儿童短裙 李卓然摄

刘贵君正在编织儿童短裙 李卓然摄

刘贵君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平时只能倚靠拐杖和轮椅行动,1994年,26岁的她面临着人生中最艰难的阶段——下岗,而那时的她也刚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独自一人抚养三岁大的儿子,工作上的变故让她陷入了生活上的危机,但生性要强的她并不想依靠来自父母的帮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残疾人的工作选择并不宽,这让刘贵君颇为苦恼。

就在此时,她想起了自己平时喜爱的手工制品,以前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趁着这次在家待业,刘贵君决定买一台编织机自学编织技艺。

编织机买到家里后,刘贵君按照使用说明手册和编织类书籍没日没夜的进行着实践和研究,仅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她就完全掌握了编织的基本技能。在朋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刘贵君在附近街道的电线杆上贴出了“帮忙织毛衣”的红纸广告,没想到第二天就有生意送上了门,由于是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订单,刘贵君怀着略带忐忑的心情完成了客户交给她的工作,好在成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刘贵君用实力赢得了口碑,至此以后,越来越多的顾客慕名上门请她编织毛衣,每个月都有了上千元的收入,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

刘贵君和团队成员编织的部分作品展示 李卓然摄

刘贵君和团队成员编织的部分作品展示 李卓然摄

1995年,刘贵君参加了中残联举办的“山丹杯全国残疾人编织大赛”,她设计的“晚礼服”和“春”系列荣获二等奖。这份荣誉让刘贵君信心倍增,也更坚定了在编织行业走下去的决心,在获得大奖后的第二年,刘贵君为了提升编织技艺的专业性,报名参加了河北纺织大学服装设计系的夜大班,每天接完孩子放学后,刘贵君就要马不停蹄地赶到学校,学习两个半小时,回到家里还要完成顾客的订单,那时忙到凌晨两点是常有的事,虽然很辛苦,但刘贵君却没有抱怨,反而觉得生活充满了动力与希望。

义务教学 带动特殊人群再就业

刘贵君在自己的工作室 李卓然摄

刘贵君在自己的工作室 李卓然摄

在经历过大赛的磨砺后,刘贵君的编织技艺愈发精湛,在此后参加的各种比赛中也屡获大奖,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和刘贵君一样的残疾姐妹通过新闻了解到她的编织事业,也蠢蠢欲动,想要加入到她的队伍中来,一时间刘贵君家里的电话成为了咨询热线,每天向她询问工作的人络绎不绝。刘贵君深知残疾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艰辛,在她接触过的残疾人中很多人有着比自己更严重的生理缺陷,这让刘贵君陷入了沉思,怎样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一份工作?

刘贵君和她的部分团队成员 李卓然摄

刘贵君和她的部分团队成员 李卓然摄

2003年,在石家庄市桥西区残联的帮助下,刘贵君成立了“君织艺”钩编服饰店,初创之时成员只有5个人,他们免费教授残疾朋友学习编织技艺,随着学员队伍的逐渐壮大,很多企业递来了订单。除此之外,刘贵君还受河北省残联托管中心的邀请,向残疾朋友教授手工、珠串的相关编织工艺,以帮助他们自主创业,“教授残疾朋友编织技艺对我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他们学会了生存的技能,活得更有尊严,也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受刘贵君编织技艺影响的残疾人已超过万人,就连很多健全人也加入到她的编织大家庭中来,“我希望把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刘贵君说。

积极进取 助力姐妹实现梦想

在刘贵君的心里一直以来都埋藏着一个舞蹈梦,每当看到舞者们婀娜多姿的身影,总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2020年,在河北地质大学一位热心老师的支持下,由刘贵君参与的轮椅舞团正式开课,老师考虑到有外地学员,再加上他们行动不便的原因,前期的训练课以网络教学的方式进行,共有20人参与了线上学习,通过老师播放的视频和PPT的分解示意图,和基本功的教学,经过刘贵君和其他学员的努力,最终学会了在轮椅上跳舞,直到现在,刘贵君只要有空就会拉上姐妹在工作室里跳上一曲。

6-2.jpg

刘贵君和她的团队成员编织的鲜花作品 李卓然摄

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刘贵君还要帮助身边的姐妹实现她们的梦想。今年58岁的张建华从2008年开始就追随刘贵君学习编织技艺,张建华患有小儿麻痹和脆骨病,从小没有上过学,更没有出去工作过,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得知了刘贵君办班的消息后,张建华就来到“君织艺”工作室,在刘贵君手把手的细心教授下,熟练掌握了编织技艺,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未来她还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买一把新的轮椅,坐上飞机,游遍大江南北。

在业余的时间里,刘贵君还组织大家开展各种团建活动,平日里和团队的成员们一起逛商场、自驾旅行,让她们每一天都过得更加充实和愉快,“我们就是一群无惧年龄的快乐中年少女。”刘贵君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微笑,正如她手里编织的玫瑰花一样,将爱心传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梁奕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