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居家适老化改造?石家庄正在探索答案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什么是居家适老化改造?石家庄正在探索答案

2022年,石家庄市作为全国首批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42个试点城市之一,按照“专业机构+适老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模式,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安装建设3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专业化养老服务,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后顾之忧。

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仍是老年人的第一选择。伴随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即便选择居家养老,也会出现多种问题。因此,居家适老化改造应运而生。

那什么是居家适老化改造?改造哪些地方?给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哪些便利?

居家“微”改造 卧床老人在家享受养老服务

在石家庄市长安区育才街道某小区中,88岁的李女士正在屋里休息。“高压120,低压81。今天的血压都正常。”2月16日,李女士家里迎来了两位健康顾问。他们拎着装有测量血压和血氧的仪器,来为老人进行日常的健康检查。

卧室中,李女士所在的床上配备了专门的睡眠感应装备,监测李女士的身体状况,在床头的位置,还有一个紧急呼叫器,方便家庭成员及时求助。同时,卫生间里也配置了无障碍扶手、防滑垫等适老设备。

什么是居家适老化改造?石家庄正在探索答案

健康顾问梁健巍为卧床老人测量血压

梁健巍是此次护理人员之一,在测量完血压、血氧后,还对李女士的家属进行了按摩知识的讲解。“通过申请可以获得一户2000元的补贴并免费享受七项基础服务,对于需要的家庭来说都是足够的。”梁健巍表示,李女士卧床十八年,行动不便,因此在2022年便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

与李女士相比,住在长安区光华里社区的张先生家中,适老化设备更多。除了紧急报警器、无障碍扶手和防滑垫外,家里还配备有烟雾探测器、睡眠监测仪、门磁传感器等适老化设备。

光华里社区照护中心运营管理人员李杰表示,照护中心不仅给老年人提供休闲放松的场地,更是针对性提出专业的护理服务,包括提供个人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日(夜)间照护、康复护理、医疗保健、定期巡访等专业服务。

“自打老伴血栓后,生活很不方便。但政府提供了家庭养老床位和上门服务,还帮我们家安装很多扶手,我们方便了,我儿子现在也可以松心了。”张先生的老伴说到。

什么是居家适老化改造?石家庄正在探索答案

养老机构与社区、医院联合成立了居家养老咨询站点

2022年,石家庄市长安区共为500户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和智慧信息化改造,制定“一户一档”的改造方案,对申请户家里有选择性地进行改造,配置相关物件,并结合实际,制定专业照护方案,签订服务协议,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居家安全协助等后续服务。

“安装家庭养老床位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2022年,石家庄市开展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工作,建成了3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并投入使用,这3500张床位已经覆盖了全市所有的县(市、区)。”长安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到。

智能化管理 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并不只是搭建一张“床”,更多是根据不同老人的家庭状况量身定制。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老年人蹲起困难,会在马桶边安装助力把手,在浴室安装分离式水龙头、沐浴椅等器具;为考虑老人的安全状况,部分家庭会安装一键呼叫的报警装置;为适应老人的起夜习惯,会在家中多出安装感应灯.....这些调整或改造,不仅便于老年人日常生活,同时让老年人避免受到人身伤害。

在长安区育才街道日间照料服务站,能够看到一张宽大的电子屏,上面显示着相关的养老数据和服务类型。

”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家庭情况都不相同,为此,我们会在申报成功后,进行入户调查,确定人数,了解老人的健康情况,并依托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建立健康档案,纳入24小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测,通过无感式监测实时掌握老人身体变化并在15分钟内进行上门服务。“育才街道日间照料服务站运营人员王娜介绍到。

什么是居家适老化改造?石家庄正在探索答案

育才街道日间照料服务站运营人员王娜介绍智能化数据平台

在该站点,可以看到一本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指导手册,详细介绍了家庭养老床位的相关内容以及适老化改造的设备和服务清单,其中包括3大类8小类的基础服务和付费项目,可根据老人及家庭实际需要,自主选择项目进行改造。

那需要家庭养老床位的家庭该如何申请呢?对此,石家庄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向固定居住地居(村)委会提出申请,经过家访、评估、签约、建床、验收等环节,由服务机构按服务协议和计划,安排服务人员为签约老年人提供服务。

据了解,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和服务对象为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老年人:具有石家庄本市户籍;固定居住在户籍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域内的1处住所;目前家庭有一定的照料条件、稳定的照护人员,暂时(至少1年内)不需要入住养老机构;有长期的居家养老意愿;资助对象为80周岁以上高龄或60周岁以上肢体、智力重度残疾(重度失能)的老年人,经济困难或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可以放宽至中度残疾(中度失能)。

新建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 实现在家养老心愿

目前,石家庄常住人口1120.47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2万人(不含辛集市),老龄化率达到了18.04%,已经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

对此,石家庄推出系列政策,大力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养老模式走进市民家中。

2022年3月,石家庄市印发了《2022年度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全市遴选出3964户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满足其居家生活照料、起居行走、康复护理等需求。

2023年,石家庄把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列入“20项民生工程”项目,将对5285户符合条件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以及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此基础上,石家庄还出台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全市老年人需求进行调研后,拟新建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并在每年安排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有需求的家庭建立家庭养老床位。这也反映出了政府对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重视。

据悉,今年的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将在长安区、新华区、桥西区、裕华区、高新区、矿区、栾城区、藁城区、鹿泉区和正定县开展,政府将对每户补贴2000元建设资金。

地面铺设防滑砖、马桶边安装扶手、卫生间添置多功能淋浴椅、卧室走廊安装感应夜灯……这些看似微小的适老化改造,不仅提升了老人群体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也正在惠及更多家庭。

居家养老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人及其家属的负担,其发展方向也符合我国的传统养老观念,目前,石家庄的适老化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政策支持、民生工程发力、社会多方参与,石家庄也正在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变迁,从改造家庭“小环境”到改变社会“大环境”中,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