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一小时交通圈”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两会快评|“一小时交通圈”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两会特刊 配片1_副本.jpg

位于廊坊永清的圆通北方总部基地华北集运中心进港区,自动化分拣设备正在高速运转。 河北日报通讯员刘欣羽摄

一小时有多久?它是分针在钟表盘上走完一圈的时间。如今,它也是一辆列车从石家庄、唐山、张家口等地行至首都北京的时间。今年省两会上,“轨道上的京津冀”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一小时交通圈”,让大家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度”,是重大国家战略在我省落地落实的生动注脚。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交通,被认为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能实实在在便利群众的出行,更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调图后,石家庄至北京实现了1小时通达、至承德运行时间进一步优化压缩,并开行石家庄至廊坊高铁直通车。之后,京唐城际铁路也正式开通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时间成本大大减少,直达效应不断增强,有效推动了三地间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加速流通和周转。

交通上的不断突破,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北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全面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从交通无缝衔接,到生态携手保护,再到产业转移升级,不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在京津冀腹地,“通武廊”一直被人们看作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和试验田。据了解,目前廊坊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河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集体采访活动上,李海玲代表用一组数字向记者们展示了京津冀三地通力合作带来的医疗红利:开通北京医保定点持卡结算后,参保人数从年均不足200人,达到月均近5000人。从空间上的“一体化”,到时间上的“同城化”,再到情感上的“一家亲”,对于我们河北人而言,“协同发展”早已深刻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路网越织越密,速度越跑越快,一趟趟飞驰的高铁,给大家带来了便捷,也让我们从心里升腾出一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感觉。“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广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和文旅产业”——部署今年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时,省政府工作报告把“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放在了突出位置,释放出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的强烈信号。许多代表委员也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纷纷建言献策,“河北企业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中来”“在能够快速补齐短板产生协同效益的领域和环节发力”……这些来自省两会的“好声音”,让人感到抓住用好千载难逢机遇的热潮扑面而来,也让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

生机勃勃的燕赵大地上,列车一路前行,满载着幸福和憧憬驶向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也要再多一些飞驰的“列车”,释放更加强劲的新动能,跑出更加令人瞩目的“加速度”。(康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