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2乡村校长计划|滕延超: 乡村小学的孩子也可以很幸福
滕延超为学生们讲授诗歌知识
10月的邢台,已显秋凉。深夜,清河县连庄中心校区校长滕延超仍坐在学校办公室里,思考下周的教学工作,如何把正在开展的书法课、美术课和诗歌课内容再加完善,如何将刚刚着手开设的红领巾广播站推进下去。扎根乡村教育30载的滕延超,作为2022年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校长计划”提名校长,他始终坚守着让乡村学校里的孩子们接受更均衡、更优质教育的信念。
先自学 再教学
面对素质课教师短缺的难题,滕延超想尽办法,求关系找资源,最终想到一个长效的办法:逼着自己先学习,学诗歌、学书法、学口琴……带动周围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学。在他看来,自己的坚持能带动更多的老师一起努力,形成全校一起加油奋进的学习氛围。
“新学期的书法课,已经上了三次。”滕延超说,在连庄中心校区,每周六的上午是他作为书法助教的固定时间,这节免费的书法课他已坚持几年。“这个学期有30多名学生报名学习,书法班已经满额了。我们聘请了当地知名书法家董新芳老师到校授课,经过几年的积累,孩子们的书法水平已明显提高。”滕延超告诉记者。
书法课只是滕延超和老师们探索乡村素质课程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滕延超还给孩子们提供了美术、诗歌等多种课程选择。
清河县连庄中心校区校长滕延超
兴趣课堂 点亮童年
当前,社会进步带动了教育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然而面对相对落后的乡村教育环境,缺少教育资源的家长们迫切希望学校能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素质教育。了解到家长的愿望后,滕延超和老师们商量,打造学校的素质课堂迫在眉睫。几经周折,学校顺应绝大部分学生的兴趣需求,陆续开展了网络教学、书法、诗歌、棋类、机器人、劳动等诸多兴趣课程,课程一经开展就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一时间成了家长之间热议的话题。
“目前固定下来的兴趣课程还有美术课和诗歌课,美术课开设在三四年级,诗歌课是授课给五六年级的孩子。”滕延超介绍。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每一个新课程的引进,他都自己先学习,然后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学习。目前自己兼职任课的有口琴课、诗歌课以及书法课。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教师都成了精通学科课和兴趣课的全学科教师。学校里爱好弹奏古筝的老师还把乐器带到了学校,课余时间教孩子们学习古筝。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兴趣课堂我会坚持做下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我希望在孩子们最具备学习能力、最有学习兴趣的时候,学校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对他们童年的求学经历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抓乡村教育 师资先行
乡村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与其他乡村学校困境类似,滕延超也面临着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除了尽可能地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外,连庄校区利用网络平台弥补教师结构性缺编的做法更属创新,如通过与沪江教育互加平台,学校的音美课程得以开展;翼欧平台为学校搭建了与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学联系等,网络教学的加盟助力学校教育资源得以不断完善。
如何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是滕延超不断思考的问题。这位乡村学校的带头人,一直努力为教师的业务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培训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快速提升。三年来,学校里已经有七名教师脱颖而出,在语数英及艺术、体育等课程的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着带头作用,十六名人事代理教师通过了入编考试,两名年轻教师还顺利考取了研究生。
“教师成长了,进步了,受益的是孩子们。生源质量高了,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如此的良性循环,学校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滕延超坦言,“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坚守教育底线,一职多岗,校长引领,领导成员带头,用良好的校风克服教学中的不足,逐渐形成稳固的团队凝聚力,让学校越来越好。”
2022年,是滕延超担任校长的第六个年头。“我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学校,希望自己在乡村学校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毕竟,三年打基础,五年才起步,更长时日才能看到更美好的前景。”
连庄校区的文化理念是“和美育人 育和美人”,这位相信平和力量的乡村校长,从来没有和学校里的老师、家长和学生生过气、着过急。“我非常喜欢学校里的氛围,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在大课间带孩子们做操。“我喜欢这样做,也喜欢这所学校,喜欢这些孩子们,希望通过我和老师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农村,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张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