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承钢:绿色崛起的“钒钛钢城”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河钢承钢:绿色崛起的“钒钛钢城”

——2019年9月12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河钢承德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荣膺国家级“绿色工厂”。

——2021年5月,“大国小鲜@新发展理念”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河钢承钢,给出了“河钢承钢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擦亮了含钒建筑用钢的特色品牌”评价。

——2021年11月,河钢承钢收到了钢铁行业权威媒体——中国冶金报授予的“钢铁绿色发展优秀企业”奖牌。

——2022年4月,河钢承钢主导的高纯钒材料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今年以来,河钢承钢积极推进“绿色”引领战略,秉承河钢集团 “人、钢铁、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由“绿色制造”向“制造绿色”转变。实施了多项节能减排项目,强化物料循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凭借含钒特色,以高强抗震的特质、精益求精的制造,成功实现了绿色转型,一座绿色崛起的“钒钛钢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河钢承钢厂区景观

河钢承钢厂区景观

绿色制造 做好钒钛产业文章

今年以来,河钢承钢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依托河钢集团技术创新平台,发挥钒钛特色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力研发高端钒系材料,凸显钒材料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绿色价值,促进了高纯氧化钒产品和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提档增量,拓展了钒系材料的新功能、新用途。目前,河钢承钢高纯氧化钒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40%,世界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稳定连续生产。钒电池电解液已经成功应用于储能示范项目,钒产品成功应用于工业脱硝催化剂制造。

不仅如此,河钢承钢含钒特色钢铁产品广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华龙一号、中国尊、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海内外标志性建筑。河钢承钢700兆帕级含钒汽车箱体花纹板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引领了行业新需求,能够替代普通碳素结构花纹板,同等使用面积减重30%以上,成为引领自卸车、半挂车整车减重趋势的绿色产品,带动高新产业低碳转型。今年前五个月,河钢承钢9.6万吨含钒高强大规格产品直供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5万吨卷板产品用于商用车、自卸车等车辆轻量化生产制造。

河钢承钢钒钛经营中心亚熔盐产线

河钢承钢钒钛经营中心亚熔盐产线

循环发展 全力打造“绿色钢城”

走进今日的河钢承钢,林木葱茏,鸟语花香,一步一景,一区一林,绿化管护面积96.3万平方米,厂区实现了“天蓝、地净、草绿、花红、物洁、人美”的整体人文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大气超低排放治理要求,实现环保绩效冲A目标,河钢承钢积极推动3台36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脱硝项目稳定运行,超低排放达标率99%以上;完成了车辆环保门禁、厂前区雾森系统等环保项目建设;推进实施焦炭库升级改造;督导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治理、重点区域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无组织排放集中管控平台等8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全部进入实施阶段。

同时,践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大力推进厂内资源循环利用。坚持绿色制造、制造绿色,积极开发钒钛绿色材料,让“绿色”成为河钢承钢产品的亮丽名片。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坚持用战略的眼光开展绿色生产制造,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真正把河钢承钢打造成为 “绿色钢城”。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高度重视企业发展与地区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依托河钢科研平台,广泛引进先进工艺,实现了吨钢耗新水持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河钢承钢板材经营中心1780产线

河钢承钢板材经营中心1780产线

和谐共融 彰显国有企业担当

承德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今年以来,河钢承钢坚决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国资委和集团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以打造京津冀绿色屏障为己任,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全力打造“绿色工厂”典范企业,力争引领钒钛产业绿色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乃至世界钒钛产业技术绿色升级。

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环保达标、环境提升”专项督查机制,牢固树立 “环保”红线思维、底线意识,形成常态化保持机制。推行现场网格化管理,提升现场环境水平。通过全过程、自律型环保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实施,为实现环保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支撑。设置环保综合管理、大气污染防治、水土污染防治、固废污染防治、厂容绿化管理、环境监测6个业务模块,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走出了一条现代化钢铁企业与历史文化名城和谐共融的新路。

同时,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履行国企担当,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城市服务业项目建设,员工会员超市、万树园绿色种植等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得益彰,赢得了社会对企业的尊重和赞誉,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河钢承钢坚持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了力量,为加快推进钒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制造的海洋提供了强劲动力!(通讯员: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