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看展览 体验“活”起来
河北
河北 > 文旅 > 正文

“云”上看展览 体验“活”起来

原标题:“云”上看展览 体验“活”起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博物馆等场馆相继推出“云展览”等线上模式,不仅带来了全新的参观体验,也“链接”起更多的观众。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一些文博机构逐渐恢复现场展览和参观。那么,“线上”“线下”的展览如何互融共通,如何让“云展览”的体验“活”起来,成为线下展览的有益补充?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河北博物院“天际风情——西藏阿里民俗文化(旅游)展”布置的帐篷实景。 河北日报记者高珊摄

河北博物院“天际风情——西藏阿里民俗文化(旅游)展”布置的帐篷实景。 河北日报记者高珊摄

“云展览”让参观人数倍增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河北博物院的线下展览节奏。

为迎接辛丑(牛年)新春精心筹备的“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展”“以素为绚——明清德化白瓷撷珍展”“天际风情——西藏阿里民俗文化(旅游)展”“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等展览,有的还未正式开展,就被按下了“暂停键”。

闭馆不闭展,河北博物院所有春节期间的展览在线上与观众如期见面。

仅1月份闭馆的20天内,河北博物院数字展馆访问量就达480万人次,相当于2020年河北博物院线下入院客流量的10倍。这样的线上访问量,在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徐艳红看来并不意外,“2020年1月24日至5月23日期间,我们的数字展馆访问量曾达6000万人次。”

当时,为了满足“宅家抗疫”群众的文化需求,河北博物院通过河博VR全景模式、精品文物3D赏析、“云博物馆直播”等方式,推出了“国宝·云约会”“特展·云约会”“文物云课堂”“博物馆在移动”“宝藏四方”“网络直播公开课”等线上活动,以其新颖的形式、独特的视角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

与线下相比,为啥“云展览”更吸引观众?记者进入河北博物院数字展馆发现,常设展览和近年来精选的一些临时展览都能观看。一些展馆现场无法呈现的细节在电脑屏幕上却能全方位近距离观察,再加上语音导览,让观众的体验更加真切和深刻。

近年来,随着5G、AR、VR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我省不断加快公共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2019年6月,河北数字博物馆试运行,包括河北博物院、定州博物馆等10家单位建立了数字资源库,利用“云端”发布馆藏、对文物进行多角度高清展示、详解文物细节和历史、设置虚拟体验和互动,让游客足不出户,在网上就能与文物实现“亲密接触”。

2020年5月,石家庄市博物馆“全景石博”上线,推出系列在线展览。今年年初,石家庄市博物馆又推出“馆藏楹联和馆藏扇面线上展览”,精选160件(组)珍藏的明清楹联和扇面与观众“云端”见面,其中不少是郑板桥、曾国藩、林则徐等名家真迹。

“云展览”带来奇妙体验

“去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巴塞尔艺术展首次推出了线上展览,宅在家里就能看!”石家庄市民肖兵是一名文博爱好者,说起“云”看展的体验他直呼“过瘾”。

“几年前我就计划看巴塞尔艺术展,但是看展在时间、金钱、体力上都得投入,尤其像巴塞尔艺术展这样的顶级艺术品展览,光看心仪的作品一天下来能累得半死,门票、机票、住宿更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而线上展厅只要四分之一的门票钱,我坐在沙发上点点鼠标或是手机就看到了所有想看的作品。”肖兵说着仍难抑激动的心情。

在采访中,和肖兵一样,不少文博爱好者表示“云”看展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

“不少文博机构推出了展品的3D全览。在手机上点击藏品,就可以360度仔细观赏,像把展品放在手中把玩,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乃至材质、纹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王琪是河北师范大学的学生,最近她正“沉迷”于各大博物馆的“云展览”不能自拔。

除了跨越地域的限制,“云展览”还打破了时间的局限。

“一般线下展览,最长也就4个月左右的时间。一旦没找到合适时间,展出就错过了。”刘思彤是一名大三学生,喜欢水墨丹青。2017年,由于学业紧张,她错过了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一直感到遗憾。

寒假期间,因为疫情宅在家中的她偶然点开了“数字故宫”小程序,在线逛展中“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以当年的展出实景展现在她眼前。

“这些天,我还看了好多以前的精品展览,很有收获,‘云展览’真要给个好评啊!”刘思彤开心地说。

线上线下互融让“云展览”走得更远

“云展览”解锁了文博场馆数字化新体验,也为场馆重新开放积累了人气。

4月5日9时30分,出示预约信息和“河北健康码”,接受体温测量后,王琪走进了河北博物院。“寒假云游了好多次,心里已经种草了,必须来打卡!”王琪说。

“再丰富的线上展览也无法取代观众现场观展和互动参与的‘心动’体验。”在徐艳红看来,线下展览愈加丰富的社交功能,也注定其无法被线上体验所替代。此外,展厅中的氛围,布展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以及观众观展舒适度、沉浸式体验等感受都是线上观展无法实现的。

“不过,‘云展览’的未来可期。”徐艳红表示,线上展览延长了展览的展期,可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线上线下相结合,可更为广泛传播博物馆文化影响力。“随着5G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也会思考如何使观众在线上观展更为身临其境,感官体验更丰富。”

石家庄市博物馆馆长刘茂利也认为,云模式肯定会成为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常规模式。以石家庄市博物馆现有馆藏为例,我们共有4000余件馆藏,至今展出的仅有300余件,大量的藏品由于展陈条件限制无法和观众见面。“云展览”正好可以弥补这一遗憾。

借助数字化优势,文博场馆可以尝试更多可能。刘茂利表示,一方面可充分挖掘自身现有资源,探索更适合当下民众需求的展览内容,进一步提升展览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馆藏数字化的不断深入,线上布局的展品也应不局限于各馆自己的藏品,可以开启互联互通的办展模式,实现馆际间的数字资源共享。此外,线上互动形式也可以更为多样,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河北日报记者 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