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赵小海抓住了幻觉和现实之间的流动

徐虹:赵小海抓住了幻觉和现实之间的流动

赵小海的中国画对于西方绘画的学习和接受,以及传统中国画在审美视点和审美品格上形成的区别,他的绘画在幻觉和现实中,在游走和流动之间形成的艺术特点。徐虹女士的发言还谈到赵小海在继承传统方面,学习李可染方面更多一些,尤其在积墨的凝重感,和他的老师贾又福有很大的距离,而这正是他所做出的超越。

赵小海先生的山水画,之所以造就了一种在幻觉和现实中间不断过渡的感受,以及画面中呈现出的幻觉与现实的流动感与他自身所学的戏剧舞台美术专业有着密切关联。这种感觉是西方的,从巴洛克到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都强调这种幻觉与现实之间的流动,它使现实中人感受到一种神灵的召唤,使它有一种精神追求。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往往强调现实,但不强调超现实,不强调幻觉,而就是在这种过于现实之中,使人仰望星空的可能性被淡忘。传统的中国画与观者之间的关系,中国画往往过于注重精神,以至于把观众撇在一边,而中国画现代化转型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尊重观众的感受,从现实和感觉上再去追求精神的一种境界。

在这个方面赵小海做的要比贾又福更突出一点,在幻觉和现实之间,他抓住了这两者之间的流动。贾又福先生比较注重道和幻觉,李可染先生的作品也是现实和幻觉之间的过渡,这两位先生画面中的光都是自然的光,是“道”的光,在西方属于“神”的光。李可染和赵小海在山水画里的天和地之间找到了这份光,李可染先生用山来表示大地,这种光便是天,是神秘之光,赵小海也发现了这种光,但是,他所追求的光是从地平线升起的,有一个视觉点和透视线,是一种空间的光,这种空间的光造成了人们对于更宽阔的、更苍茫气象的追求。再从用笔上看,赵小海也更靠近李可染,非常讲究质感,比传统更讲究现实的感觉,他用中国笔墨的程式来体现现实的质感,用光的幻觉、山石和树林的质感,造就了新的幻觉和现实之间的流动。

希望赵小海在西方的人文传统的终极追求和中国道的最高境界之间,找到一条既有现实的人文关怀,又有中国“道”的超越和超脱的融合之路,这才是中国水墨能走出困境,能在世界上得到最高的尊重的必由之路。(徐虹 中国美术馆学术二部副主任、研究员。于2011年10月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主持策划的“赵小海山水画展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