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林:赵小海仍坚持在媒介、工具材料、水墨等方面的探索

李永林:赵小海仍坚持在媒介、工具材料、水墨等方面的探索

任何一个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和他的出身、环境、学养、各个方面的性格等因素,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在赵小海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因素。在今天这样一个中国画的生态环境中,赵小海的画呈现出来的整体定位都十分合理。一个艺术家,一定有一些思路或者有一些参照系,一个是学理上面的语言,即艺术语言上的参照系,通常指他的老师所带来的风格,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审美倾向或者是审美理念方面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倾向,赵的作品中间形成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反应出作者的世界观和理念的东西。世界观从路径上来说更西方化一点,它更多的带有古希腊以来的悲剧主义色彩,如崇高感、悲剧感、神圣感等。相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对世界观的领悟或说表现,从艺术中间所呈现出来的,或者张力表达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赵小海在气质上笼罩在前面悲剧或者崇高的西方式语言中间。但从笔墨的角度来说,他又是在中国笔墨范畴中间徘徊,这在无形中构成了张力。

有些艺术家用油画语言材料和媒介来画中国题材,完成一个指向,比如陈丹青等艺术家,是当下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现象。从现象上来讲有连续性,用这种方法,来宣传中国文化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可能性,或者说某种信息传达出对于中国文化重新的思考,是一件可观的事情。此现象的出现与二三十年代的中西融合作类比,以凸显其重要性,徐悲鸿、蒋兆和用中国的水墨来画素描、画光影,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西方绘画理念,才造成了今天中国美术的丰富性和繁荣。用油画的方法来画中国画,画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冲击、交织和争论,但赵小海仍坚持在媒介、工具材料、水墨等方面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某一程度上也指向了某一种纯粹性或者当代性。(李永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于2011年10月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主持策划的“赵小海山水画展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