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亭县庞各庄乡迎好村,全村共473户、1397人,党员79名,耕地2637亩,其中设施棚桃种植面积达1700余亩,户均桃棚4座,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2000万元以上。多年来,该村继承勤奋传统,彰显诚信美德,成为远近闻名的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四美”标杆村庄。
该村积极谋划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获得第六届全国文明村、国家计生委“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河北省“文明村”、唐山市文明村、乐亭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注重班子建设 树立为民作风
迎好村始终坚持村干部坐班、村级组织议事等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一行两监督”,用制度来约束“两委”干部的行为,规范村班子的工作运行,党员、群众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得到进一步提升,始终坚持凡是要求党员、群众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村班子内部形成“带领村民致富不计票子、遇到困难不卸担子、开展工作不摆架子”的良好风气。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及村民代表参加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全村党员群众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认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新型文明村的创建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在全村上下营造出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弘扬孝德善举 引领文明风尚
善良就是“门票”,良心就是“金牌”。迎好村始终坚持德育立村、实践育人的原则,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坚定不移地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基本道德规范进村入户,以群众喜闻乐见、贴进生活的活动为载体,强化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引导更多的村民学文明、讲文明,尊道德、守道德。近年来,该村相继出现了许多好人好事,乡政府通过民众投票,举办评选“好人榜”活动,用榜的形式记录凡人善举,用榜的形式强化典型引领,共评选出的2名“乡贤”,11位“好婆婆”,11位“好媳妇”,11名“孝子”,以及从孝敬、勤俭、敬业、诚信、互助5个方面评选出的16名“善行功德人物”,无一不令人钦佩和称赞。上榜的名字都是熟人,上榜的故事就在身边,可亲、可信、可学。这些评选活动的举办让群众深刻感到学有目标、赶有标杆。
完善基础设施 打造美丽乡村
该村坚持久久为功、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持续提升的原则,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到目前,全村26条大小街道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主副街道两侧栽植了金叶榆、白蜡、黄栌等绿化苗木,安装路灯125盏,打造景观道路5条。积极构建村庄卫生管护长效机制,村集体购置了铲车、翻斗等保洁设备,聘用保洁员划分责任片区,实行日常管护;因人设定党员环境卫生监督岗等岗位,实行党员先锋指数管理,村庄环境卫生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建成高标准村民中心1座、文化娱乐小广场2个,添置文体器材20多件,配备了桌椅、音箱等硬件设施,组织村民经常性开展广场舞、擂鼓、秧歌等文化活动,村民的精神“食粮”日益丰富。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程度、科技意识、法律意识、卫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扶持电商创业 培育创业骨干
2018年,庞各庄乡以该乡本土人才为主的电商联盟在迎好村成立,20余名电商“抱团”发展,初步组建了电商矩阵。迎好村助农电商示范基地作为庞各庄乡建立的第一座电商基地,由乡政府出资建设并免费为入驻电商提供服务。该村的杨建涛、孙丹夫妻通过电商渠道销售棚桃,乡党委邀请其免费入驻基地,协助夫妻二人注册品牌和公司,逐步形成了一条“党建+电商平台+种植户”的产业链,日销售量最多时可达1.5万余公斤,同时强化电商扶贫工作效果,引导群众创业就业,旺季时仅其夫妇二人就可以带动20余人就业,不断提高了电商的公共服务能力,为该村精准脱贫、扶贫,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志愿服务 维护村庄安定
迎好村“两委”始终将维护社会安定作为服务村民的头等大事,伴随本村设施棚桃产业的发展壮大,生产安全问题逐步摆上村工作的重要议程。为有效破解防火、防盗等社会管理难题,该村从实际出发,科学创新,以志愿服务队为基础在村里发起“户联防”安全防控模式,成立村自助联防队,长期坚持村志愿服务队和棚户联防机制,让群众自觉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截止到目前,共有270人加入自助联防,分成11个组,夜间巡逻。多年来,村内从未出现过安全事故,该村棚室治安防范和火灾防范的经验做法得到了百姓的充分认可,也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在同乡各村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