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委编办:“七个聚焦七个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唐山市委编办:“七个聚焦七个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今年以来,唐山市委编办以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着力点,认真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坚持“争第一、创唯一”工作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做好机构编制改革创新管理工作,努力在实现“三个努力建成”和“两个率先”目标中展示机构编制部门的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唐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机构职能体系,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扎实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持续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运行机制,促进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实现真正融合。全面抓好“三定”规定落实,大力优化内部管理运行,切实在调职责、优流程上出硬招,真正做到“脱胎换骨”,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推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单融合”。扎实推进深化乡镇和街道改革“回头看”,进一步查缺补漏,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扩大巩固提升改革成果。

聚焦公益服务属性,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持续通过“撤、并、转、调、减”等多种方式,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全面优化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公益服务资源,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公益属性。积极稳妥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结合实际确定改革方式,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动改革的政策,确保改革平稳有序。积极推进教育、卫生等惠民利民行业体制改革创新,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实现新突破。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新优化执法方式,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全面推行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全面提升执法效能。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方式,以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聚焦民生领域需求,在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探索和完善在教育系统统筹使用编制制度,打破编制分配后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模式,解决中小学教师编制资源不足等问题。建立并使用周转编制试用制度,解决满编事业单位由于没有编制无法招聘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问题。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加大编制统筹力度,重点向基层和一线倾斜。

聚焦管住盘活用好,在创新“机构编制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事项由机构编制机关统一受理的规定,从严从紧、依法依规按程序审批机构编制。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计划管理,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各种招录计划和政策性安置计划的审核工作,从源头上把好进人计划总关口。严格编制使用核准制度,规范领导职数管理,不断强化机构编制“关口”前置作用,从源头上遏制超编进人和增加财政供养人员。

聚焦科学依法规范,在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上实现新突破。以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根本,推进《条例》进理论中心组、进党校、进机关、进基层,全面掀起学条例、懂条例、用条例的高潮。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联合督查,及时查处纠正不按“三定”规定履职、“条条干预”等行为,提升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聚焦干部队伍建设,在强化“机关自身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组织开展“敢想敢干,说办就办”品牌创建和“我是谁,为了谁”“怎样争第一、如何创唯一”专题研讨交流活动,持续打造“阳光下的云上编办”。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把从严管理贯彻到业务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着力培养和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自律、敬业、奉献的机构编制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