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皇家文化特色小镇”的致富领路人

“满族皇家文化特色小镇”的致富领路人

来到遵化市马兰峪镇官房村,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挑檐门楼,门楼上金色的“官房”两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汉字一旁的满文,提醒人们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门楼外,是官房村的文化广场,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等八面大旗猎猎飘扬。远处山头上的烽火台依稀可见,仿佛瞬间让人们穿越回到了清代边关。

这里曾是清王朝护卫皇家陵园——清东陵的官兵绿营,全村由长1000多米的青色古城墙环绕,全村400多口人,皆为满族。短短数年时间,官房村成为了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徐景明。

自2001年当选官房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徐景明就一心想把官房村发展起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多年来,他不忘初心,一直在坚守、在付出、在尝试:为起到示范作用,村里的仿古改造他第一个做起;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官房村,他把自己经营的企业交给家人打理,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他用自己多年经营企业的好名声换来施工方的垫资赶工;他还多次到山东与济宁市嘉隆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洽谈,终于促成该公司就马兰峪满族皇家文化特色小镇项目与马兰峪镇政府正式签约。

2012年,徐景明率先把自己家改造成了具有浓郁满族特色的建筑。在工作外时间,他挨家挨户地做党员思想工作,动员他们对自家的房子进行改造。古建筑造价比普通建筑的造价高,村民对徐景明的畅想非常认可,但是观望的人多,行动的人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看谁家的钱不够,就自掏腰包给乡亲垫资。就这样,邻居们看着改建完工后干净整齐的街道、古朴雅致的门楼小院,纷纷行动起来。徐景明多方奔走,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带动全村人积极投身到官房村建设中,这让该村正在逐步恢复满族特色村寨的历史面貌,古门楼、影壁、青石板路、八旗广场、30多户仿古民居、20多户仿古门楼……一个皇家文化特色小镇已颇具规模。2012年官房村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唐山市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被省民宗厅确定为省级满族特色村,2015年被唐山市命名为传统文化特色村,201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在官房村硬件初具规模后,对满族传统文化的挖掘被提上日程,为此,官房村成立了满族传统文化研究协会,热爱满族传统文化的村民还自发建设了满族文史馆,通过收集与清东陵官兵绿营、官房村历史、满族风俗习惯有关的文物,向大家展示官房村历史和满族风俗。完整保留的满族文化特色,让官房村的特色旅游风生水起,2019年,该村吸引了近2万名游客参观。

2017年徐景明当选为唐山市政协委员后,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十分关注乡村振兴这一课题。“作为一名基层的政协委员,作为官房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我最想做的事,就是用足用好本地资源和现有政策为老百姓找到致富路,让大伙儿把钱挣到手,把日子过好。”徐景明说,去年5月开始,他从台湾请来了专家,正在村里进行种植松露的实验,将来要把松露食品打造成官房村特色旅游的一部分,更好地带领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