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实施“六项行动”促进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承德实施“六项行动”促进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原标题:承德实施“六项行动”促进特色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产业链强起来 “领跑者”多起来 创新力提起来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光伏发电场。本版图片均由承德市委宣传部提供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光伏发电场。本版图片均由承德市委宣传部提供

平泉村民正在采收食用菌。

平泉村民正在采收食用菌。

在丰宁新能源产业园,工人正在生产风机配件。

在丰宁新能源产业园,工人正在生产风机配件。

产业兴百姓富,集群壮县域强。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支柱,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近年来,承德坚持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进一步优化产业集群结构,深化“领跑者”企业培育,加强产业链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各具特色

全市实现集群全覆盖

近日,伴随着第一铲土石落地,承德避暑山庄企业集团燕塞菌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

这个平泉市重点项目坐落于卧龙镇,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周期为两年,今年11月份一期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具备年产优质香菇菌棒1500万棒的生产能力,并可面向当地农户开展机械化制棒、智能化培养等技术培训。”该菌业公司总经理王世强表示。

该项目通过标准化生产降低菌棒污染率、提升菌棒质量稳定性,实现出菇时间统一、菇体大小标准,并借助技术革新可使单棒产量提升20%至30%,出菇周期缩短2至3个月,有效延长生产周期,对平泉市香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鸡鸣三省、菇香九州。”平泉市地处燕山脚下、辽河源头,拥有高森林覆盖率和丰沛的水源,加之北纬41度的独特气候,自古便是野生菌类的繁盛之地。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如今,平泉食用菌产品远销海内外31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3亿元。

平泉食用菌从自然优势到富民强市的传奇历程,恰似承德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关键在于读懂“特”字的深意,让独特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近年来,在全市“3+3”主导产业框架下,承德集中对各县(市、区)特色产业进行总体把握,研究确立了“1+2”县域特色产业体系,即在发展全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根据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因地制宜确定2个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集聚效应,防止分散化、同质化。

以特制胜,向上突围。滦平钒钛综合利用、丰宁都市食品、承德高新区智能装备、围场高原农产品加工、双桥区文化旅游都市经济……截至目前,全市形成了“3+13+2”(3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13个省级产业集群、2个市级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集群格局,总数达到了18个,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

实施“六项行动”

促进集群提质增效

智能化控制大屏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封闭式原料输送廊道有序运转,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走进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镇的省重点项目——承德兆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000万吨高品质球团生产项目现场,新质生产力澎湃动力扑面而来。

“项目生产线的各项技术指标、环保参数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每吨产品可节约80—200元的原料成本,标准煤消耗减少近三分之二,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站在封闭式原料输送廊道旁,项目负责人魏金田指着智能化控制大屏介绍。

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与庞大的产能规模,该公司的高品质球团畅销各地,以其稳定可靠的品质、卓越出众的性能,赢得广泛赞誉。

“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就地消纳1000万吨铁精粉,助力当地打造‘矿石—铁精粉—球团—原材料—高端铸件’的钒钛全产业链条,为宽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魏金田说。

宽城因矿而兴,依铁而强,钒钛磁铁矿远景储量超120亿吨。作为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的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是宽城“强县”的支柱性产业。该县全力构建紧密相连、协同闭环的完整产业链条,“扩—采—运—选—提—延—排—绿—游”九大环节环环相扣,构筑起县域经济的坚实基底。

逐“绿”而行,以质致远。今年,承德起草了《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瞄准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围绕全市18个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开展“共享智造”拓展、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龙头企业培优培强、质量标准提质升级、“承德特色”品牌培育、要素保障优化“六项行动”,促进集群扩容、增量、提质、增效。

“共享智造”拓展方面,到2025年底,重点打造平泉食用菌、兴隆果品2个特色产业集群共享工厂,宽城钒钛新材料、滦平钒钛综合利用2个共享载体,推动10个以上共享场景建设。到2027年,实现“共享智造”集群全覆盖。

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按照集群创新需求推动创新平台布局,力争实现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等省级创新平台集群全覆盖。

龙头培优培强方面,实施集群“领跑者”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2025年新培育集群“领跑者”企业1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以上。

质量标准提质方面,重点推动滦平钒钛综合利用、宽城钒钛新材料、平泉食用菌产业集群省级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实施标准引领全覆盖。

优质品牌培育方面,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在每个集群打造1-2个特色品牌。打造“兴隆山楂”“承德杏仁”等公共商标。

优化要素保障方面,组织“一起益企 集群前行”“百场万家”等活动,服务集群企业不少于150家次。

到2025年底,全市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增长10%以上。到2027年,集群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

共享智造赋能

特色产业集群向“新”而兴

打浆、刮片、烘烤、二次刮片……各道工序紧凑衔接,从生产到打包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在位于河北兴隆经济开发区的承德瑞泰食品公司生产车间里,自动化流水线正有条不紊运转。

“通过这条山楂黄烷醇提取生产线,可实现有效提取。”该公司总经理张静说,“山楂黄烷醇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提高身体器官功能,支持免疫系统健康,增强身体抵抗力。”

十年时间,专注山楂产业,承德瑞泰食品公司现已发展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山楂制品和食用菌制品企业,是承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虽然山楂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但张静却越发感到:成本逐年上升、利润空间趋窄、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日渐凸显。

企业遇难题,政府来纾困。承德印发了《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2025年工作要点》,着力推进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这让张静眼前一亮。“共享工厂不仅可以有效满足产业集群内的共性制造需求,降低中小企业生产成本,还能带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张静说。

“依托我们公司6套全自动生产设备,可以为集群内6家果品企业代工。”张静说,下一步,依托公司冷储设备、物流公共仓、河北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向集群内企业共享冷库租赁、物流快递、技术研发等服务,实现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赢”转变。

共享工厂与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互利共赢。按照《承德市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要求,该市将加快推进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广“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生产、管理等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2025年,在集群内“领跑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一企一诊断”活动,实现数字化诊断全覆盖;到2027年,集群内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领跑者”企业实现“智改数转网联”数字化改造全覆盖,80%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

搭建共享平台。2025年,谋划搭建京津冀砂石骨料“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双滦钒荣网、兴隆天枢、滦平宝通矿业等平台服务化延伸,推动滦平钒钛产业集群大脑建设。到2027年,每个集群培育1—2个支撑“共享智造”的共享平台,引导集群企业依托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窦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