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龙律师入选《对话律师-优秀律师访谈录》并担任封面人物

郭子龙律师入选《对话律师-优秀律师访谈录》并担任封面人物

原标题:

郭子龙律师入选《对话律师-优秀律师访谈录》并担任封面人物

郭子龙,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监督委员会委员,股东权益保护中心主任。同时兼任第十二届北京市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律师法学研究会研究员,培训部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调解员、承德等多地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从业十余年,始终专注于公司商事类法律服务,熟悉从基层人民法院到最高人民法院不同审级的诉讼流程和思路,拥有在北京仲裁委等多个仲裁机构代理商事仲裁案件的丰富经验。执业以来,已参与及代理包括公司股权、不动产、银行金融、企业投融资、知识产权等领域各类疑难、复杂案件累计四百余件。其勤奋钻研的工作风格,守正出奇的执业特色,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的服务理念,获得了业界同行及客户的高度认可。

在法律的浩瀚星河中,有这样一位追光者——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子龙。自年少立下宏愿,便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与荣光的律师之路。十余载春秋,从授薪律师的积累沉淀,到独立执业后的崛起进阶,他始终在公司商事法律领域深耕,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律师的使命。

这条路上,他历经怀疑、迷惘、彷徨与失落,却始终未改初心。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职业成长的缩影,更是一位法律人对法治信仰的执着坚守,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法律职业的前行之路。

志之所趋 素履以往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年少时,郭子龙便在心中种下律师梦,憧憬着成为港台电视剧中运筹帷幄的律界精英。梳着一丝不苟的发型,踏着油光锃亮的皮鞋,西装笔挺,香车远行,年轻帅气,无所畏惧,谈笑间运筹帷幄,思索中扭转乾坤,仿佛个个都是法律女神忒密斯的嫡生子。郭子龙笑称,彼时少年立志全凭想象。

然而,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成长,见识的不断广博,这个并不成熟的志向却始终未曾动摇,却与他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性格因素相关。

比如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优秀的文字写作能力,总能令其在学生生涯的各个阶段脱颖而出,并在从校级到国家级的各类演讲、征文比赛中斩获各大奖项;每遇不正之人、不平之事,总是仗义执言不吐不快的耿直秉性,使其谈及未来想成为一名律师的时候,基本没有人感到任何的惊讶和意外。大家几乎都认为,律师于郭子龙,就是理所当然的职业。

还没毕业,郭子龙就已经开始在律所实习,毕业后便一直在从事律师工作。自2014年正式执业至今,转眼已十余载。其中,2014年至2022年间,是郭子龙做授薪律师的八年。用他的话讲,那八年可以说无案源之压力,无脱发之烦忧,加班有动力,通宵有豪情。

与其他人忆起授薪时期的牛马岁月大都槽点满满不同,郭子龙认为,作为授薪律师的八年,正是他后来迈出独立之路的坚实基础,让他在独立后选择案件或面对案源焦虑时,相对于其他人多了一些选择的余地和底气。

比如优质的平台,往往伴随着优质的客户与案件资源,因此接触过不同行业的高知大鳄,代理过重大的利益冲突,更见识过顶峰的高处不胜寒,由此提升行业认知;老板慧眼识才且管理有方,不仅可以充分发掘每个律师的优势与特点量才是举,而且还能真正根据每个人的贡献与价值,给到具有业内竞争力的薪资待遇,而非简单僵化论资排辈,由此积累经济底气;有幸得遇良师知无不言倾囊相授,一对一的律师思维培训、字斟句酌的文书修改、举一反三的经验分享等基本贯穿于每个案件的代理全程,让他在被挑剔中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助理做到主办,由此沉淀专业底气。

于是,2022年底疫情一结束,郭子龙便踏上了新征程,开启了新阶段,毅然完成了从授薪律师到独立律师的转变。并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做到律所合伙人、监委会委员、股东权益保护中心主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回忆起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郭子龙亦坦言,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职业,其实内里却未必值得令人艳羡。

即使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到了具体法律实务问题的处理,照样可能一问三不知。本来满腔热忱斗志昂扬,以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几瓢冷水泼下来,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需要从零开始的职场菜鸟。对此,他曾怀疑过。

终于通过了实习律师考核,可以理直气壮地对外宣布自己是一名正式律师了,可执业之路又很快让他认清,取得执业证书,跟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律师,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直至一名优秀的律师,其实并无必然的联系。距离梦寐以求的大律师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那时,他曾迷惘过。

即便有名校的高学历背景,又经历了一到三年不等的廉价学徒期,终于顺利执业。然而,在别人轻松地享受周末美好时光,愉快地追求生活品质的时候,却仍需保持每个月至少一次以上的专业培训,坚持随时随地去钻研探索任意一个不熟悉的专业领域,才能维护好自己在不同客户心目中的专业形象和价值。那时,他也曾彷徨过。

他内心始终把律师职业的荣誉看得崇高且珍贵,没有详细研究过案卷材料从不轻易对案件下任何结论,亦不会给当事人任何能力预见之外的承诺,他坚持专业、严谨、细致、认真、负责是律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但有人却通过夸夸其谈、宣称很有关系、百分之百胜诉,而轻易获取当事人的信任。那时,他更失落过。

然而,每当庭审结束,当事人走上前来无限感激地对他说:“这就是我心目中,一个律师应有的职业操守与专业风范”的那一刻,郭子龙又会瞬间感到,这一路走来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是值得的。

逐法征途 风雨兼程

从律界新秀到资深律师,郭子龙一直把公司商事争议解决作为其执业的主攻方向,尤其过去八年的授薪经历,让其积累了丰富的疑难复杂案件的办理经验,积攒下大量高端大额诉讼的典型案例。而这些经验与战绩,在其迈出独立之路的那一刻,便自然而然成为了他背景履历的一部分。

在郭子龙代理及参与的数百件各类案件中,有大量成功案例,也不可避免经历过功败垂成的时刻。他感慨,诉讼代理就像身处跷跷板,在一方享受胜诉喜悦的同时,往往另一方在承受着败诉的痛苦。而世人只会关注成功的光环,却往往忽略了失败的深刻。

他讲到,执业以来,曾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反反复复分析案情,在繁冗的案件事实中寻找思路,在痛苦的逻辑思考中寻求光明,为一个个受任于败军之际的案件找寻新的突破口,偏执的追求着尽善尽美滴水不漏,最后发现,也只能做到问心无愧尽己所能。

很多时候,“本院查明”的法律事实,与当事人心目中的客观真相,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判决中的“本院认为”,相比于精研案件的律师所撰写的专业代理词/辩护词,也不过多了国徽大印的加持,它只为给争议一个最终定论,使纠纷止于规则,而这规则作为法律,人人均有遵从的义务。至于它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正义,恐怕也只有真正牵涉其中才更有发言权。每当此时,那种无力感令人窒息,而这样的无力感,又几乎将伴随良知律师的执业始终。

当谈及执业十几年来,是否有过放弃继续做一名律师的念头时,郭子龙表示,应该很多同仁多少都曾有过。

每当这样的时候,自然使人难免油然而生一种大江东去何去何从的悲观与苍凉。但可贵的是,郭子龙始终内心笃定,坚定前行,积极描绘着律师职业应有的底色,自觉建构着大众一般认知中律师职业的第一标签!诚如其所言,中国当代律师的激越之处,正在于背负悲凉,仍有勇气迎接朝阳。

他始终坚信,如果一名律师被当事人由衷地称道和尊重,通常都是因为其真正贴合律师职业应有的专业属性。比如:对待工作认真、细致、严谨、负责,分析案件理论扎实、逻辑清晰、思虑周全、层次分明,人际交往世俗而不世故、聪明而非精明,圆融但不油腻。三观坚正,心地从容。因为专业,赢得尊重。即便客户不懂得专业,他们也能感受到律师是否兢兢业业;因为真诚,而被记住。即便不在此处开花,将来也能在彼岸结果。

谈及职业规划,郭子龙说道,实际你想成为一位什么样的律师,跟你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律师,以及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律师,其实是三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立志,是初心,是偶尔忆起,但又于浮躁喧嚣之中再难宣之于口的理想。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离不开自知之明和勤奋努力,离不开对社会规则和司法运行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对人性、人生和人世间的通透体悟,更离不开律师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则需要穷极一生的见识、底蕴、格局与悟性,看时运,看机缘,也看天分。

变革时代,行业内卷加剧,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郭子龙直言,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办案,干干净净赚钱,浮世喧嚣,只取行稳致远之道。于职业,坚守底线,所以此心光明;于人事,相信真心实意的成就他人,一定也能不知不觉的成就自己;于生活,懂知足知上进,因而心无挂碍积极乐观;于社会,秉一腔光明磊落,持一颗悲悯之心,多一些仗义执言,便能更多的感受生的价值,活的力量,以及人生的意义。

匠心传承 筑梦未来

律师行业没有单打独斗的成功。论及团队建设,郭子龙表示,作为以专业性为第一标签的服务行业,人才是律师行业的第一生产力。只有人对,才能事成;只有人和,方能两利。谢绝高分低能口嗨者,谢绝自以为是的专业自嗨者,更谢绝唯关系至上的行业败坏者。作为并肩作战的伙伴,三观相合,理念相投,最为关键。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对于团队未来的期待和愿景,郭子龙强调,相比于所谓名校的学历背景,他可能更看重团队成员或合作伙伴对天理、国法、人情的敬畏;对律师职业的由衷热爱;对律师价值的通透体悟;对执业目标的长远规划;对山外有山的谦虚谨慎;对专业极致的努力追求;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自驱力;以及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的责任心……他希望大家都能踏踏实实走好属于自己的每一步,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影响,不因他人的看法而摇摆,不为物欲的横流所裹挟。

作为资深律师业界翘楚,郭子龙对那些正在学习法律和即将从事律师职业的新人分享了几点自己的从业感悟:

一是了解行业真相,再谈职业理想。也只有看到了行业的众生百相,仍愿意继续坚守初心的人,才配说理想;二是知道自身的局限,理解当事人的局限,懂得法律的局限。或许更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更能明白律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三是专业性,才应是律师职业的第一标签。谨防走向两个“极端”,不做自恃“专业”,却无法活出尊严的律师。也不做顶着律师的名号,却已然是个生意人的“律师”;四是年轻从来都不是职业的原罪。志大而才疏、孤高而狭隘、自以为是、既卑且亢或随波逐流才是;五是只有春耕才能秋收,唯有厚积才能薄发。当你越想急于求成,越有可能一事无成。同时也要切忌用“越老越吃香”自欺欺人麻痹自我;六是欲戴王冠,愿承其重,也要能承其重。长怀风险防范之心,时刻清楚自身的角色定位,始终牢记专业才是抵御风险的最大法宝;七是遍地都是“聪明人”的职场,百术反而不如一诚。江湖是人情世故不错,可对于青年律师来讲,认真努力把每一个承办的案件做到专业的极致,才是律师职场之上核心的价值体现,才是最高级别的情商。

对于我国的法治现状,郭子龙引用了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院长傅华伶教授的两句话:“法治,就是你相信有,她就会真有”“再好的制度与体系,没有人相信,也没有用。所以,与其一味完善,还不如加强人们对她的信任与信心”。紧接着他又补充道,尤其作为一名律师,不管其他人对此是何认知和态度,我们都要对法治矢志不渝的坚守与追求,因为这本身就是律师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一个律师不再信仰法治,便再难信奉专业,如果一个律师不再信奉专业,那么法律便迟早沦为他的生意,届时也再难想象他会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力以赴、据理力争。

当问及律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时,郭子龙回答,律师的职责、使命或价值,实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三个维护”已然给出了再清晰不过的表述,那就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律师只需做到深刻地理解、真正地信仰、实际地践行,就是在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实实在在的力量。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站在法治建设的时代浪潮前,郭子龙律师目光坚定而长远。他深知,个人的职业发展与法治中国的进程紧密相连。天时之下,剧变之世,律师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他愿继续以专业为剑,以信仰为盾,在律界披荆斩棘。相信在无数像郭子龙这样法律人的努力下,法治之光将更加璀璨,公平正义的旗帜也将在华夏大地高高飘扬,法治中国的伟大梦想终将照进现实。

对话的最后,郭子龙借用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张居正一节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人的一生会得到很多东西,同时也会失去很多东西,但无论怎样,有两样东西绝不能丢,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良心”。

郭子龙律师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律界江湖刻下鲜明的职业注脚。从授薪律师的厚积薄发,到独立执业的破浪前行,他以商事争议解决为战场,以专业为刃,以良知为盾,在数百起疑难案件中淬炼出“抽丝见刃、谋定后动”的实战智慧。在浮华与诱惑交织的律界江湖,他始终以“案卷无小事”的敬畏,恪守“不夸海口、不越雷池”的职业信条,用“专业即尊严”重塑律师职业的标杆。

面对行业沉疴,他如孤峰立潮头,孤舟守灯塔——既以“高标准”熔铸团队,谢绝“功利短视”,独取“志同道合”;又以“敬畏天理、深研专业”躬身垂范,并告诫后来者“知法律之局限,方悟专业之珍贵”。他坚信,法治的星火,不在庙堂高论,而在每一起案件中“三个维护”的躬身践行;律师的风骨,不标榜于虚名浮利,而沉淀于“胜败无愧、进退有节”的磊落坦荡。

若说法治中国是一场征途,郭子龙律师便是那执炬者,他用行动证明,唯有坚守初心、精研专业、心怀责任,方能在律师之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法治建设贡献坚实力量。期待未来他的故事,能以另一种形式,写在当事人由衷的敬意里,刻在后来者追寻的脚印中,融在法治中国的星河长明处。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