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录|“社区学校”应成基层文化新阵地
河北
河北 > 文旅 > 正文

集思录|“社区学校”应成基层文化新阵地

原标题:集思录|“社区学校”应成基层文化新阵地

今年3月,山东威海市环翠区在鲸园社区挂牌成立“社区学校”,经过前期走访、问卷调查,设置了运动健康、非遗手工等12门高品质课程,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需求。该“社区学校”现已辐射周边5个社区,惠及居民2万余人。(据《大众日报》7月12日报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文化需求个性化的特点也更加明显。“社区学校”建在居民家门口,更容易了解和对接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愿意来、来了满意。同时,很多居民是“社区学校”的同学,兴趣爱好相近,随着往来增加,他们相互间的沟通交流也会越来越多,邻里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融洽。

实际上,“社区学校”并非威海首创,但与其他一些地方相比,威海的“社区学校”更有特色。比如,学校并非只对某一年龄段人群开放,而是“全龄友好”——白天是“老年活动室”,傍晚是“社区少年宫”,晚上是“青年夜校”。比如,这里的学校有12门课程,教学内容更丰富,而且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可见,在推动文化赋能与群众需求深度接轨上下功夫,“社区学校”就能成为基层文化新阵地。

从一些地方的情况来看,“社区学校”也会存在“成长的烦恼”,面临场地有限、师资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地方利用辖区行政机关搬走后空闲的办公场地上课,有的把“教室”搬到了街道广场,有的组织高校与社区对接,派业务能力强的师生闲暇时到“社区学校”授课,有的地方挖掘社区有一技之长的“能人”,让他们给身边人当老师。实践表明,有关方面想方设法开拓多种途径、调动各种资源,就能有效解决“社区学校”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让“社区学校”健康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如何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把“社区学校”打造成基层文化新阵地,让人们能够便捷地学习多种技能、感悟艺术魅力、提升美育素养,这道现实课题需要更多地方深入思考、认真作答。(许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