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兴:农田里藏着数“智”密码

河北定兴:农田里藏着数“智”密码

原标题:定兴:农田里藏着数“智”密码

定兴县姚村镇辛木村高标准农田监测站。 本报记者 石鹏飞 摄

定兴县姚村镇辛木村高标准农田监测站。 本报记者 石鹏飞 摄

本报讯(记者李佳琦 石鹏飞)“我们这儿现在浇水用的是地埋式伸缩喷灌,水肥一体化,打药用无人机,眼下虽然是农忙时节,但是在我这田间的全域内你都找不到一个人。”近日,定兴县姚村镇辛木村党支部副书记裴立河在本村合作社的田间地头介绍。如今,定兴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悄然进入“智慧版3.0时代”。

春分时节,河北各地春耕生产陆续展开。在辛木村田间,麦苗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粮食要高产,良田是保障。定兴县耕地共64.21万亩,其中基本农田57.74万亩,但是在过去,农村耕地碎片化严重,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无序流转、耕地闲置、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突出。

近年来,定兴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以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为抓手,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主体,探索创新农田新基建模式,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率先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定兴路径。

当地以村党支部领办的土地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吸引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通过实施农田新基建,打破田间路、田埂、沟渠等原有界限,削高填低、平整土地,让“碎田”变“整田”、“粮田”变“良田”,成方连片的耕地为大面积耕种打下基础,有力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

目前,全县246个有土地的村全部成立合作社,吸引社员将6.1万亩土地经营权入社,促进了农田的有效整合、集中连片,促成“小田变大田”,为开展农田新基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县注册成立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246个,入社土地7.7万亩,在已建成智慧版高标准农田1.6万亩基础上,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并对原有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万亩,逐步将具备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成“空天地一体化无人农场”。

创新农田新基建模式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现如今,一片片高标准农田生机勃勃,成为农民的希望田、幸福田。

“这次定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3.0版最大的特点就是‘智慧+’赋能。通过气象监测系统、病虫害防治系统、土壤墒情自动检测网络系统、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小麦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定兴县农业农村局农审站站长张淑玲介绍,定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版规划建设4万多亩,现在已经竣工3万亩,项目实施后,使当地粮食生产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了30%以上,肥料利用率也提高了25%以上,劳动力节约了一半。

传统农业监测手段具有很大局限性,靠人力外出作业勘察不仅耗时、耗力、耗财,而且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降低准确率,定兴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农情监测系统融合遥感卫星、低空无人机等多种监测方式,利用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大范围的获取与农作物有关的全要素数据信息,通过多期动态监测,为农业生产辅助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服务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辛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还委托北京爱科农科技有限公司经营入社土地。

“我们公司会先对合作社委托管理的土地进行土壤分析,然后通过公司的植物—土壤—大气连续体模型生成一个适合的种植方案。随后,我们的田间工作人员利用种植方案来进行田间的管理。”北京爱科农科技有限公司驻定兴农场负责人阎志敏说,在管理过程中,他们会用到测定仪、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来监控田间小麦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我们可以通过无人机图传回来的画面查看麦苗长势,通过田间苗情颜色判断地块各个部分的长势好坏。”阎志敏一边说着一边拿出无人机,向记者展示如何对麦田进行监测。

在辛木村的田间,放眼望去,一排排地埋式伸缩喷灌设施整齐地陈列在眼前,一株株烟苗也在铆足劲茁壮生长。在田间,只需几名工人,就可操作大片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施进行作业。只见无数杆状喷灌设备从地下缓缓上升,同时进行喷水浇灌,不一会儿,便覆盖整个地块。

“伸缩式喷灌设施不仅节能、节水、节工,而且不影响耕种,成本大大降低,收益也就变高了。”辛木村党支部副书记裴立河说。

智能化农业生产工具的引进其实也是定兴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定兴县积极推动农机装备升级,针对不同地块,通过统一的分析流程、制定不同的种植方案,利用自动化农机农具,全程精准管理调控,着力推进农业高产高效。此外,定兴县不断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和智能化设施,以适应不同需求。

“未来,定兴县还会整合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建立可追溯平台,确保全县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张淑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