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子在本科毕业后,纷纷选择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牛凤鸣,撰写了一篇名为《学而致知 行而致远——读博的几点收获和体会》的文章,回顾自己读博生涯,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激励未来的自己,也为即将面对博士生涯的学子们提供一些思考。
2022年7月,伴随着快递小哥的敲门声,带来了我的博士录取通知书,也由此开启了一段新的求学历程。读博,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目标,有的希望成为令人尊敬的学者,有的希望用知识和学位改变自己乃至家庭的命运,有的出于对校园生活的留恋,有的还有对未来职业选择仍旧彷徨。作为我,并没有感天动地的理由,在导师的建议和家长的鼓励中,心里想的也只是对求学之路划上一个完满的圆。我想,博士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对求知、研究的极致追求。回顾一年多的读博生活,感觉既短暂,又漫长,短暂的是时光匆匆,漫长的是学海无涯,“研究”二字将陪伴我走过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路。在此,浅谈几点有关读博的心得体会:
首先,读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和经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读博要把握好被动与主动的关系,善于挑战和突破自身极限。尽管博士学位专业众多、所学各不相同,但对博士生活,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着一样的感受,那就是“压力山大”。因为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角色基本上都是知识的接受者,有成熟的理论体系让我们去学习遵循。到了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阶段,学习的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需要更多的自主探索,需要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老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而是适时的指导与点拨。这对在读博士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敢于站在新的视角,探索前人尚未走过的路,这是人生独特的经历,即便旅途布满沟壑、泥泞、险峰、隘口,但只要找准方向、确定目标,便只顾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走过这段险途,就会走出自己的研究探索之路,风雨过后见彩虹,享受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喜悦。
读博要把握好压力和动力的关系,严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读博需要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自我驱动,自己鞭策自己前行,自己解决困难问题,并且需要在学业、生活和今后的职业规划之间进行安排和平衡。能不能做到自律、坚持、奋进,是读博生涯中必须要经历的考验。回想当年,考博期间多少人为了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夙兴夜寐、废寝忘食,我们于千军万马之中赢得读博的机会,怎能不珍惜、用好这宝贵的时光。没有付出,哪有回报?没有辛勤的劳作,哪会有成熟的果实?读博肯定是要吃一些苦的,我们享受着国家的补贴、社会的呵护、学校的培养,怎能没有大鹏展翅翱翔的壮志?怎能没有攻坚克难求索的决心?读博让我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规划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学会有效地管理使用资源,学会怎样规划事情的优先级,并且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身心压力。这些技能,在读博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我想也将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读博要把握好横向和纵向的关系,敢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博士和硕士的确有很多不一样,既像是硕士阶段的升级版,又像是纵深版,尤其是在学科交叉,文理交融方面。硕士论文和毕业的要求相对而言,难度系数要小一些。一个硕士一般可能读几百篇的文献就够了,而一个博士至少需要读上千篇的文献,必须要静得下心来,要忍受更大的压力,要耐得住寂寞。博士学位的获得需要各种条件,但最重要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读博期间,不少人都会产生各种怀疑和迷茫,但走到最后必须要靠坚定的信念。
第二,应该怎样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业: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上面谈到,读博需要自我管理,不能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的目标方向、有清晰的路线任务、有具体的步骤安排、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总之,读博要读好必须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我的博士才读半程,也谈谈自己浅陋的体会。
要坚持问题导向,尽早确立自己的选题研究方向。问题是在研究中发现的,短板是在实践中暴露的。研究课题、写博士论文,不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也不是三年积累一朝薄发。课题的研究往往是在摸索中前进的,在查漏补缺中完善成型的,只有在真正开展研究中才能发现自己的短板并补齐,遇到难以预见的问题并解决。确定选题,需要有时代和历史的思维。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时代是出题者,我们是答卷人。在确立博士研究方向之前,要多关注社会热点与现实生活,找到有研究价值并需要完善的地方,运用学科思维与科学方法分析问题,从而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确定选题也需要历史思维,要看学科发展的方向、历史演进的脉络,知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研究不能脱离前人的成果,既要有传承,又要有创新。
要坚持学科联动,广泛系统地学习相关领域知识。学好新闻传播离不开中文专业,无论是文稿写作,还是报道发布,都离不开文学理论的基本指导。在社会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新闻的类型日益增多,内容日趋多样,涵盖了各阶层、各领域的动态变迁。这不仅为业界、学界的研究与报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题材,也对我们的专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新闻传播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学科,没有其他专业知识的支撑无法学透、学深、学精,只有和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一同学习、交流融合,才能为学术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读博除了需要个人的能力,还需要交流和分享,在互动学习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播,也是在思想和思维上相互的激发和启示,有利于拓宽研究视野和提高学术修养。
要坚持知行合一,努力把课题研究和职业实践相融合。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新闻传播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在社会发展变迁的过程中不断与新兴事物融合,形成了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丰硕实践成果。在学术研究中,不亲自实践,就无法得知问题的来源与具体表现,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问题,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是认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也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经过程。课题研究中,应当树立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相结合,与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相融合,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努力创造出富有社会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三,怎样过好自己的读博生活:为学、为事、为人
读博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但是博士并不仅仅有枯燥和压力,我们要学会以苦为乐,尽可能让这段难得的经历更加精彩。
讲团结,更加注重团队的合作。博士不是独立工作者,需要和同行、导师、同学以及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密切合作。要与导师保持及时和有效的沟通,及时向他们汇报研究进展,并尽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积极与同学和其他研究人员紧密合作,可以分享思考的成果和经验。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对于学术交流非常重要,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吸引其他人的兴趣,并与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还可以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最新学术进展,建立密切的联系。
善平衡,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博士期间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状态就至关重要。尽量兼顾学业和生活,可以通过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身体,例如运动、阅读、旅行等。此外,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交流自己所遇到的困扰和压力,也可以获得支持和鼓励。
求实效,努力彰显自身的价值。我们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更应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秉持“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坚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努力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为新闻事业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求学的时光有限而又珍贵,只有加倍努力、认真学习,才对得起这些年的辛勤付出,才能对得这宝贵的青春年华。这只是我的一点粗浅体会,愿与同道者交流共勉。
作者:牛凤鸣,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此文曾发表于《燕研学子》2023年第19期,略有节删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