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干饭:2-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膳食行为培养指导
河北
河北 > 生物医药 > 正文

认真干饭:2-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膳食行为培养指导

原标题:认真干饭:2-6岁儿童膳食营养与膳食行为培养指导

民以食为天,吃饭无小事!可是有的妈妈会说:“我是很认真呀!绞尽脑汁想让她吃好点,多吃点!问题是人家不认真啊!”“吃什么还不是她说了算,喜欢的就多吃点,不喜欢的就吐出来。”“这一碗饭我是要让她吃完的,哄着、骗着、追着,什么时候能吃完就看她的了!”

嗯嗯,看着不仅宝宝很委屈,爸妈也很委屈啊!想要孩子干饭认真,吃什么、何时吃由宝宝来决定,吃多少由爸妈来决定,爸妈的认真劲用对地方了吗?我们不妨先从《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看起:

一、吃什么?吃多少?何时吃?

吃什么?吃多少?何时吃?这是关于膳食营养的问题。

孩子的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且合理搭配,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以4-5岁的孩子为例,每天摄入谷物类食物100-150克,谷类、薯类及杂豆类食物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每天摄入蔬菜类食物150-300克,水果类食物150-250克,蔬菜、菌藻及水果类食物平均每天 4种以上,每周 10种以上,深色蔬菜应占蔬菜总量的1/2;每天摄入蛋类食物50克,畜禽肉鱼类食物50-75克,鱼、蛋、畜肉及禽肉类食物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每天摄入奶类食物350-500克,奶、大豆及坚果类食物平均每天有2种,每周5种以上;每日饮水700-800毫升,以白开水为主,避免含糖饮料。2-3岁幼儿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见膳食宝塔,种类搭配可参照4-5岁的孩子。

2-6岁的孩子每天进食可安排3餐主食,至少有2次加餐,上、下午各一次,晚餐时间比较早时,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按照餐次来说,建议早餐4-5种食物;午餐5-6种食物;晚餐4-5种食物;加餐1-2种食物。正餐间隔时间3.5-4小时,点心和正餐要间隔1.5-2小时,进餐时间20-30分钟/餐。各餐热量分配比例早餐25-30%、午餐35-45%、晚餐25-30%、点心10%。三大产能营养素占总热量的百分比是蛋白质10-15%,脂肪25-30%,碳水化合物50-60%。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动物性脂肪占脂肪总量的30-50%。

二、谁决定?

谁决定?这是关于孩子膳食行为培养的问题。

早期建立互动式喂养方式对于婴幼儿长期的进食行为都有重要的影响。所谓互动,即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平衡膳食的品种搭配和餐次安排家长起主导和引导作用,而进食的量由孩子来把控,家长要及时响应孩子的饥饱信号,积极鼓励孩子自主进食,与孩子有充分的眼神和语言交流,促进其情感发展。家长尽可能为儿童提供各种食物以满足生长需要,多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食物细、软、烂,去除皮、骨、刺、核,控制盐和糖的用量,注意色香味形,达到营养膳食的要求。食材选料、洗涤、切配、烹调的方法科学合理,比如蔬菜应选择当季新鲜的食材,先洗后切,切后即炒,急火快炒,炒后即食,以减少维生素的流失。

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通过变换烹调方法、重复小分量供应、鼓励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加以改善,不可强迫喂食。如果孩子不喜欢蒸的,我们可以试着改成煨的;切配时改变一下食材的形状,搭配其他色彩丰富的食材;与孩子喜欢的食材或香气浓郁的食材一起烹饪;做成包子、馄饨等带馅食品,外形也可以变成孩子喜欢的卡通造型;通过色香味形的改变,刺激孩子的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从而引起他的进食兴趣。有时孩子需要经过10~15次的体验尝试后才会接受一种新的食物味道,所以当孩子拒绝一种新添加的食物时,可以耐心一点,鼓励她再尝试一下,再尝一点点,可以跟孩子一起来品尝,多表扬多肯定,少量多次后慢慢地她就接受了。家长应起到榜样作用,如果家长一边喝着可乐、奶茶等含糖饮料,却要求孩子喝白开水,孩子自然不情愿,甚至反抗。较年长一些的幼儿,可适当参与食物的制作过程或者餐前准备餐具,引导孩子学会基本的就餐礼仪,渗透跟饮食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通过食育提高她对进食过程的兴趣。

幼儿与家人同食,便于与家人互动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就餐氛围,美食是用来享受的。宝宝学习用手抓食、用勺子吃,参与进餐过程,逐步学会自己进食。宝宝自主进食,不仅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进餐过程中,还可以锻炼他的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生活自理等能力。动作的发展有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允许孩子进食过程狼藉,鼓励她不断尝试,逐步掌握进食技巧。避免进食时看电视或玩玩具等,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使进食量减少;也不要强迫进食,更不可追喂进食,识别孩子饱腹的信号,允许吃饱后离开餐桌。

三、 够不够?

够不够?这是关于孩子营养状况评价的问题。

平衡膳食宝塔给出的是各类食物的每天建议摄入量,但是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有的孩子胃口好一些,有的孩子相对来说吃得少一点,所以我们不能只盯着吃进去多少,还要结合孩子的体重、身长(高)等可以反映孩子营养状况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建议家长可以使用下方的生长曲线图,定期测量孩子的体重、身长(高),将测量值用“点”的形式标注到曲线图中,把这些“点”连起来就形成了您孩子特定的生长曲线。曲线图上原有5条主要百分位曲线,从下至上分别为第3、10、50、80、97百分位数,第3-97百分位数之间为正常范围。如果生长曲线上相关测量值<第3百分位数或者>第97百分位数,或与前次相比指标向上或向下跨2条主要百分位曲线,需要查找原因,并寻求儿童保健医生的帮助。

上海市0-6岁男童身长(身高)/年龄、体重/年龄百分位数标准曲线

上海市0-6岁女童身长(身高)/年龄、体重/年龄百分位数标准曲线

幼儿有调节进食的能力,可能一日早餐吃很多,次日早餐什么也没吃;一天中早餐吃得少,可能会有吃较多的中餐和较少的晚餐。所以,如果孩子某一餐吃得比较少,只要孩子的精神状态是好的,排除生病引起的食欲下降,不必过于焦虑。研究显示幼儿餐间摄入的差别可达40%,一日的能量摄入相对比较一致,只有10%的变化。

有可能两餐间隔时间过短,或者餐前安排零食导致胃尚未排空;运动和户外活动时间过少,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不饿自然就吃得少一些。也有可能食材切配不合适,孩子咀嚼困难,含在口中不吞咽,进食时间过长,超过20-30分钟,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进餐中了。所以,正餐间隔时间3.5-4小时,点心和正餐要间隔1.5-2小时;每天进行至少60分钟的体育活动,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加能量消耗,增进食欲,有利于形成饥饿的生物循环。2~3岁儿童的食物应切成细丝、小片、小丁,去骨去刺煮软;3~6岁儿童的食物可以切成较大块,从去骨、去刺过渡到带较大的骨或刺;逐步提高孩子的进食技能。

嗯,吃饭确实不是一件小事,不仅关乎孩子的营养,还关乎膳食行为的培养,精细动作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亲子互动和情感交流等神经心理行为的发展。只要爸妈的认真劲用对地方,孩子自然就会认认真真干饭!

参考资料:

1、《上海市0~6岁儿童营养指导技术规范》(沪卫妇幼〔2019〕5号);

2、《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编制;

3、《儿科学(第9版)》,主编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7月;

4、《发育与行为儿科学(第2版)》,主编金星明、进静,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12月;

5、《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中华儿科杂志, 2016,54(12): 883-890

(作者:马腹婵,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儿保科,儿科学硕士,主治医师,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