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感受非遗魅力 喜迎元宵佳节
河北
河北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春走基层】感受非遗魅力 喜迎元宵佳节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感受非遗魅力 喜迎元宵佳节

赏旗袍、扎花灯、做布艺、摇元宵、游古镇……2月21日,以“感受非遗+魅力旅游”为主题的上元佳节话元宵非遗体验活动在霸州市胜芳镇举行,由此拉开了我市2021年非遗公益系列活动序幕。今年,廊坊非遗志愿者团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让广大市民“零距离”体验传统文化,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生活,走进年轻人的视野。

胜芳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明明向市民们展示传统服饰。

赏旗袍贺“元宵”

端庄华贵的京式旗袍,简洁淡雅的海派旗袍……走进胜芳镇大明旗袍店内,仿佛置身于艺术品展览馆。一件件制作考究、用料精良的旗袍无不展示着东方韵致。

2月21日9时30分左右,上元佳节话元宵系列非遗体验活动的第一课正式开讲,胜芳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明明绘声绘色地向市民们讲解传统服饰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等内容。

“胜芳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传统习俗保留较好。每到传统节日或有婚嫁大事,当地的女性无论是新娘还是宾客,都会穿旗袍以示隆重。你们看,这是桑蚕丝,纯色加刺绣,更能体现女性的柔美。这是丝绸,适合做传统旗袍。”王明明一边摆弄着布料一边介绍。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亲自去苏州挑选布料。“要不断接收新的信息,才能引领时尚。”王明明说。

每个展柜里都摆满了颜色各异,款式不同的中式服装。长款手工刺绣马甲飘逸洒脱,对襟中式旗袍上飞龙斜盘腰间,阔袖羊绒上衣领口金色花朵层次鲜明格外别致,一满柜红色新娘旗袍更是喜气洋洋。

“今天真是大开眼界,没想到传统旗袍经过改良设计能这么好看,旗袍不仅仅是服饰,更是凝结了中国文化和智慧的形象符号,代表了中国女性的端庄秀丽。我也要定做一身!”市民黄艳红说。

牛俊启带领体验者们制作花灯。

花灯扎制闹“元宵”

“胜芳在清代是直隶六大名镇之一,乾隆取道胜芳下江南,曾留有‘胜芳荷香’的赞语……”10时左右,在上元佳节话元宵系列非遗体验活动胜芳花灯制作非遗体验现场,胜芳牛氏花灯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牛俊启带领体验者们制作花灯。

牛俊启介绍,胜芳元宵灯节与胜芳花会的历史相当,当地把农历正月十五称为灯节,从正月十三开始,胜芳的花灯与胜芳花会相互呼应,形成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胜芳花灯以形意灯为主,最有特色的是十面猪八戒灯、横动八足的螃蟹灯及儿童耍玩的轮箍小车灯等等,数不胜数的精巧花灯使胜芳斐声海外。

鸭子灯、金鱼灯、荷花灯、猪八戒灯……讲座现场,牛俊启还带来了多件手工扎制的传统花灯向大家展示,五彩斑斓的灯笼折射七彩祥光、各式各样的造型寓意好的愿景。参加讲座的市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活动中,市民们积极动手参与,制作传统荷花灯,活动现场其乐融融,洋溢着新年的气氛。

“哇,我有荷花灯了!”11岁的蒋雨欣看到桌子上的花灯材料后,迫不及待地拿起来“捣鼓”,这可是她第一次接触花灯。因为是简易花灯,在牛俊启的指导下,很快,一盏粉红色的荷花灯就完成了。“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非遗体验活动,让孩子感受节日氛围,感受廊坊传统文化和民俗,挺好的!”蒋雨欣的妈妈范丽萍笑说。

胜芳布艺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凤霞带领学员体验胜芳布艺制作。

布艺制作迎“元宵”

随后,胜芳布艺制作技艺传承人李凤霞带领学员们体验胜芳布艺制作,激发了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活动中,李凤霞介绍:“布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旧时又被称为‘女红’,它曾是考量女子才德的重要标准之一,造型不一的布艺作品在不同节日也赋有了不同的美好的寓意……”

李凤霞自幼跟随奶奶学习女红。在奶奶的严格教学下,李凤霞的布艺手艺飞速提高,并在胜芳镇小有名气。“布艺作品非常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李凤霞介绍,胜芳布艺的制作完全靠手工缝制,构思成图后剪出小样,然后用笔画在纸上,最后依纸样在布匹上裁剪,并缝制成品。胜芳布艺具有制作精美,设计抽象,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今天我教大家做的小柿子寓意事事如意,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柿柿’如意。”李凤霞说。

只见李凤霞用剪刀剪出两片圆形,再用橘黄色的丝线一一缝合……不一会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柿子呈现在眼前。学员们通过现场聆听、体验制作,感受布艺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薛记元宵制作技艺传承人薛亮在胜芳古镇薛记糕点老铺进行元宵制作。

手摇元宵庆“元宵”

薛记元宵制作体验活动作为走进胜芳——上元佳节话元宵系列非遗体验活动的压轴出场。当天下午,薛记元宵制作技艺传承人薛亮在胜芳古镇薛记糕点老铺,为参加体验活动的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元宵制作体验课程。

薛亮介绍,“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在中国,元宵有南北两种做法,北方为“滚"或者”打“成的;而南方是包成,称为汤圆。

“薛记元宵制作的元宵就为传统的北方元宵,其制作的传统北方元宵在廊坊市霸州胜芳镇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薛亮说。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我家的传统元宵包括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十多种馅料。”

拌馅、加入江米粉、摇元宵……在薛亮的教导下,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随后,将元宵放在漏勺里,用凉水浸过,倒入簸箕内,用双手摇动,使汤圆馅沾满江米面,连续3次,即成元宵。“看着很简单,但其实有很多技巧在里面……”薛亮说。

不一会儿,参与体验的市民与薛亮就做出很多元宵,待水滚开,圆溜溜的元宵在锅里传出阵阵糯米香。看着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薛亮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元宵节是个团圆的节日,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今天,大家在一起提前过个元宵节,很有意义。”薛亮说。(张泰源 杨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