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法制教育,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通过走访,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外国语学院副董事长、执行校长习伟了解到,目前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提高趋势,犯罪低龄化现象严重,犯罪手段呈成人化、有组织化趋势,青少年对毒品方面防范意识较为淡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受传统观念、现实体制、社会评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占比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和开展。社会、家庭、学校关注学生在校期间文化课成绩的同时,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等。
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外国语学院副董事长、执行校长习伟
习伟认为,社会、家庭、学校在关注青少年文化课成绩的同时,也应关注其法治观念的学习和提升,建议将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系统化,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和考试范围中。在推行过程中,建议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与中小学形成结对制度,建立良好的校地、校企合作模式,让专业的检察官、法官、律师与学校共同制定法制教育培养目标,参与法制课程内容的设计,共建师资团队,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此外,中小学应定期举行组织普法宣传,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度,全方面、全领域、全维度的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