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 全民创建——迁西走出一条独具山区特色的“生态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之路

全域旅游 全民创建——迁西走出一条独具山区特色的“生态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之路

迁西县有“燕山绿色明珠,京津冀后花园”的美誉,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要地段,先后获得中国板栗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最美中国旅游县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5%,空气质量持续优良,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2016年初,迁西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年7月刚入选第二批省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

近年来,迁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全域美丽、全面创新、全景提升、全业融合的“四全”发展模式,健全机制,夯实基础,创新举措,做大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山区特色的“生态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之路。

全域美丽,山乡化茧成蝶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焦点在环境,难点在农村。”迁西县文旅局局长李铁东说。

迁西的做法是:全民参与,全域治理。

迁西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舍弃境内年产值5亿元的水库淡水养殖,拆除网箱4万余个,曾经网箱密布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又复原了昔日浅山如黛、静水如碧、栗林花海、诗意乡居的优美画卷。治理后,库区水质由劣V类升级到II类。

强力推进矿区、河道综合整治,拆除490家问题企业,建成总长16公里的长河带状公园、滦河湿地公园。“矿区”变“景区”,“短板”变“样板”。

常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县村、户实现美丽乡村、生态庭院全域覆盖,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经验做法被国务院作为典型全国推广。创建美丽乡村、生态庭院,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实现了全域人居环境和品质内涵的“双提升”。

全面创新,探索发展路径

迁西始终坚持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要凝聚合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以改革创新驱动旅游发展新引擎。

体制机制创新。在迁西,“旅游发展大于天”成为共识,全县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旗帜,统领创建森林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卫生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国农村四好公路县等多领域发展建设。党政一把手双挂帅、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共建共享的全域创建氛围迅速形成。实施“多规合一”,健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实施方案”规划体系。

利益机制创新。创立“633”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多方共赢的市场盈利模式,写入《河北旅游发展蓝皮书》创新发展范例。

融资模式创新。实施河北省首个“全域旅游基础设施PPP融资项目”,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政府、金融、企业多员对接,吸引外来投资200多亿元,破解文旅企业融资难题。

管理方式创新。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服务中心、乡村接待中心三级旅游服务网络。建成河北首家“智慧迁西+智慧旅游”大数据系统,覆盖全县90%以上面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全域管理更加高效。

全景提升,绘就生态画卷

龙头带动,把“点”做靓。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建成景忠山、青山关两个AAAA景区,凤凰山、花乡果巷通过AAAA景区质量评审,喜峰雄关大刀园、五虎山、中国板栗文化馆3个AAA级景区。滦河湿地公园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栗香湖房车露营小镇成为首批国家标准验证基地。

互联互通,把“线”做优。总投资7.6亿元,建设28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城市外环路、高速路、国省干线为骨架,长城旅游路、环栗香湖绿道、超级果道等景区风景道为延伸的交通格局,打造快旅慢游交通网。

示范带动,把“面”做强。北部长城沿线,打造长城文化体验带;中部滦河两岸,做强品牌型山水露营产品,形成水韵休闲度假带;南部以花乡果巷、庚水田园为龙头,形成乡野田园旅居带。

迁西,以“灵山、秀水、长城、栗香”为特色,构建起“一核、两脉、三带、五区”全域旅游大格局,形成了以“生态休闲、漫游露营、乡居度假、文化体验、运动康养、工业旅游”为主题的六大产品体系。

全业融合,实现主客共享

这县大力发挥“旅游+”和“+旅游”功能,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旅游+农业。坚持“发展一业、打造一景、富裕一村”,全县金牌农家乐、省级以上乡村酒店、休闲农业园达到130多个,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入选国家十佳示范项目,归巢部落入选首批5家全国“最美森林民宿”。以板栗、栗蘑为代表的“旅游后备箱”商品畅销世界,全国97个大中城市的板栗直营店成为迁西旅游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以“闻香之旅”为品牌的特色活动更加凸显。

旅游+工业。建成景田饮用水、景忠山酒业、金厂峪国家矿山公园等一批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工商企业旅游附加值显著提高。

旅游+体育。成功举办多项大型体育赛事 ,迁西户外品牌叫响全国。

全业融合,效果显著。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7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3亿元。全县从事文旅产业农户达到1.6万个,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

迁西县有“燕山绿色明珠,京津冀后花园”的美誉,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要地段,先后获得中国板栗之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最美中国旅游县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5%,空气质量持续优良,连续三年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2016年初,迁西县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今年7月刚入选第二批省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

近年来,迁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主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全域美丽、全面创新、全景提升、全业融合的“四全”发展模式,健全机制,夯实基础,创新举措,做大品牌,走出了一条独具山区特色的“生态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之路。

全域美丽,山乡化茧成蝶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焦点在环境,难点在农村。”迁西县文旅局局长李铁东说。

迁西的做法是:全民参与,全域治理。

迁西县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舍弃境内年产值5亿元的水库淡水养殖,拆除网箱4万余个,曾经网箱密布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又复原了昔日浅山如黛、静水如碧、栗林花海、诗意乡居的优美画卷。治理后,库区水质由劣V类升级到II类。

强力推进矿区、河道综合整治,拆除490家问题企业,建成总长16公里的长河带状公园、滦河湿地公园。“矿区”变“景区”,“短板”变“样板”。

常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县村、户实现美丽乡村、生态庭院全域覆盖,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经验做法被国务院作为典型全国推广。创建美丽乡村、生态庭院,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实现了全域人居环境和品质内涵的“双提升”。

全面创新,探索发展路径

迁西始终坚持全域旅游创建工作要凝聚合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以改革创新驱动旅游发展新引擎。

体制机制创新。在迁西,“旅游发展大于天”成为共识,全县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旗帜,统领创建森林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卫生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国农村四好公路县等多领域发展建设。党政一把手双挂帅、部门齐抓共管、全民共建共享的全域创建氛围迅速形成。实施“多规合一”,健全“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实施方案”规划体系。

利益机制创新。创立“633”利益分配机制,形成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多方共赢的市场盈利模式,写入《河北旅游发展蓝皮书》创新发展范例。

融资模式创新。实施河北省首个“全域旅游基础设施PPP融资项目”,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基金”,政府、金融、企业多员对接,吸引外来投资200多亿元,破解文旅企业融资难题。

管理方式创新。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景区服务中心、乡村接待中心三级旅游服务网络。建成河北首家“智慧迁西+智慧旅游”大数据系统,覆盖全县90%以上面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全域管理更加高效。

全景提升,绘就生态画卷

龙头带动,把“点”做靓。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建成景忠山、青山关两个AAAA景区,凤凰山、花乡果巷通过AAAA景区质量评审,喜峰雄关大刀园、五虎山、中国板栗文化馆3个AAA级景区。滦河湿地公园力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栗香湖房车露营小镇成为首批国家标准验证基地。

互联互通,把“线”做优。总投资7.6亿元,建设28个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城市外环路、高速路、国省干线为骨架,长城旅游路、环栗香湖绿道、超级果道等景区风景道为延伸的交通格局,打造快旅慢游交通网。

示范带动,把“面”做强。北部长城沿线,打造长城文化体验带;中部滦河两岸,做强品牌型山水露营产品,形成水韵休闲度假带;南部以花乡果巷、庚水田园为龙头,形成乡野田园旅居带。

迁西,以“灵山、秀水、长城、栗香”为特色,构建起“一核、两脉、三带、五区”全域旅游大格局,形成了以“生态休闲、漫游露营、乡居度假、文化体验、运动康养、工业旅游”为主题的六大产品体系。

全业融合,实现主客共享

这县大力发挥“旅游+”和“+旅游”功能,以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旅游+农业。坚持“发展一业、打造一景、富裕一村”,全县金牌农家乐、省级以上乡村酒店、休闲农业园达到130多个,花乡果巷田园综合体入选国家十佳示范项目,归巢部落入选首批5家全国“最美森林民宿”。以板栗、栗蘑为代表的“旅游后备箱”商品畅销世界,全国97个大中城市的板栗直营店成为迁西旅游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以“闻香之旅”为品牌的特色活动更加凸显。

旅游+工业。建成景田饮用水、景忠山酒业、金厂峪国家矿山公园等一批工业旅游示范项目,工商企业旅游附加值显著提高。

旅游+体育。成功举办多项大型体育赛事 ,迁西户外品牌叫响全国。

全业融合,效果显著。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7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3亿元。全县从事文旅产业农户达到1.6万个,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