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莲花池讲座第16讲:乾隆皇帝与保定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讲座第16讲:乾隆皇帝与保定古莲花池

应热爱、关心、关注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的人士的邀请,为了满足广大游客和市民深入了解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历史的愿望和诉求,莲池书院博物馆从今年5月起,定期刊发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讲座,欢迎大家关注。如果您发现它在史实、事实和图片、语言文字诸方面有什么不妥或讹误之处,请不吝指正。

古莲花池讲座第16讲:乾隆皇帝与古莲花池

说起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的故事,大多数人知晓。 要说乾隆皇帝七次驾临保定莲池行宫,其中四次视察莲池书院,恐怕知晓的人就不多了。

说起古莲花池,保定人并不陌生。古莲花池是我国北方古老的著名园林之一,始建于金末元初(1227年),初名“雪香园”,为私人园地。明代为官府花园,后池中荷花茂盛而 称“古莲花池”。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在此建书院,命名莲池书院。 在其以后的170余年的历史中,一度遐迩闻名。 乾隆十年(1745年),为了满足皇帝西巡驻跸的需要,直隶总督那苏图将古莲花池内的保定使馆改建为行宫,称莲池行宫。 十四年(1749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增建亭台楼阁,建成著名的莲池行宫“十二景”,被誉为“城市蓬莱”。 乾隆、嘉庆、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先后来莲池行宫驻跸。

古莲花池的鼎盛时期是乾隆、嘉庆时期,据最新权威资料考证,乾隆皇帝一生七次驾临古莲花池,四次视察莲池书院。

乾隆十年(1745年),古莲花池辟为行宫,称莲池行宫。

图1:荷花 资料图

图1:荷花 资料图

图2:古莲花池素有“城市蓬莱”之美誉

图2:古莲花池素有“城市蓬莱”之美誉

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月初九,上幸莲花池,驻跸保定府教厂。 ”[乾隆皇帝巡幸驻跸保定府行宫的起居记录(内阁起居注),以下引文同。 ] 此乃乾隆皇帝第一次驾临古莲花池。 乾隆皇帝为莲池书院赋诗一首: “西巡近翠罕,东道驻樊舆。 莲池旧名迹, 停轡览斯须。 闲斋十笏强 , 小园五亩馀。 建闸引卢水,汇为明镜湖。 俯栏有游鳞,护波来飞秃。 不谓城市中,而与林泉俱。 吟咏息冠盖,弦诵聚生徒。 必有取义耳,讵唯玩物乎? 茂叔标净植,所爱寄芙蕖。 晦翁创白鹿, 觉牖垂芳模 。 瞻彼万卷楼,守此一经 锄。 一经苟或 通,万卷理不殊。 勖哉佔毕流,学为君子儒。 ” 诗先写莲池的美景,喧闹的城市中有林泉的幽静。 接着写书院的兴盛,师生相聚,弦诵声声,一派读书景象。 勉励师生向理学家朱熹学习,做君子式的儒者。 同时,赐“绪 式濂溪”四字,希望莲池书院效法宋代理学家周敦颐。 莲池书院随即将御笔“绪 式濂溪”刻匾,悬于万卷楼。

图3:今日的万卷楼前悬挂有“绪式濂溪”牌匾

3:今日的万卷楼前悬挂有“绪式濂溪”牌匾

自乾隆十四年(1749年)开始,在新任直隶总督方观承(字遐穀,号问亭、宜田,安徽桐城人,谥恪敏)主持下,莲池的建筑物作了大规模的改建新建,景观焕然一新,突出的有“十二景”,即: 春午坡、万卷楼、花南研北草堂、高芬阁、宛虹亭、鹤柴、蕊幢精舍、藻泳楼、绎堂、寒绿轩、篇留洞、含沧亭。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第二次驾临古莲花池。 “二月二十三日丙申,上诣皇太后行殿请安,幸莲池书院,赐随从王公大臣、直隶总督官员等宴。 是日,驻跸保定府大营。 ”乾隆皇帝为莲池书院赋诗三首,其中一首写道: “西巡回驻郡城边,便幸莲池读爱莲。 不必有花识君子,所欣 此地育英贤。 杏花竞绘二月景,苕芷平分一亩泉。 指点前番觅吟处,绿碑重续丙寅年。 ” 中心意思是在莲池读周敦颐《爱莲说》另有一番意境,不一定等到有了莲花的季节才认识君子,所欣慰的是莲池书院培育了一代英贤。

同年,“十月二十八日,上驻跸保定府行宫。 ”这是乾隆皇帝第三次来莲池。 为临漪亭题诗两首,其中一首是: “日色上 檐多,初冬风物和。 绿筠静不籁,银水潋犹波。 古砌馀苔篆,寒禽择树柯。 蜃窗试凭揽,比似画诚过。 ” 中心意思是初冬的莲池风和日丽,依靠临漪亭的窗子观赏园内景色,美景同图画相比,确实是超过了图画。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将莲池景物分为十二组,绘图十二幅,每图各系以图解和图赞,各图赞均有方观承五言古诗一首和莲池书院院长张叙七言绝句一首。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第四次驾临古莲花池。“三月初十日己酉,上幸保定府灵雨寺拈香,赐扈从王公大臣并直隶官员饭。是日,大学士傅恒奉谕旨:莲池书院进献诗册之肄业诸生张郝元等人各赏缎一匹。 是日,驻跸保定府行宫。 ” 方观承将托表好的十二幅莲池景图呈皇帝御览,乾隆皇帝遂在每幅景图的后面各题诗一首。 现选择其中一首供读者赏析,诗云“菁莪雅化辟莲池,秀障当门春午披,漫爱牡丹花富贵,濂溪爱处正宜思”。 中心意思是莲池这地方是教人育才的地方,景色也十分迷人,但世人不要一味贪求富贵,而忘记了对品德节操的磨练。

图4:咸丰九年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夫人刘尹玉绘《春午坡》

图4:咸丰九年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夫人刘尹玉绘《春午坡》

图5:乾隆皇帝对刘尹玉绘《春午坡》的注解

图5:乾隆皇帝对刘尹玉绘《春午坡》的注解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皇帝陪其母孝圣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三月十九日壬辰,驾至莲池书院,诣大悲阁拈香,是日驻跸灵雨寺行宫。 ”这是乾隆皇帝第五次驾临古莲花池,再次为莲池书院作诗,诗中写道: “通志临漪亭,本曰莲池上。 今却居城外,就筑行馆创 。 记载率如兹,难得其直谅。 书院实在此,亭台增新样。 端乃开于方,成事不说放。 兴学则其善,历任踵相尚。 兹来阅诸生,颇觉知趋向。 所期 正学敦,讵夸词藻畅。 处为传道器,出作济世匠。 蜮朴方在兹,勖之毋或忘。 新安复有之,章宗迹艰访。 然讵止两哉,备说盖无量。 ”他要求学生为“传道器”,做“济世匠”,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材 。 莲池书院从1733年创办至1902年停办,历时170多年,它为巩固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培养出不少忠实于统治者的官僚、文人和学者。 如毕沅、王发桂、贺涛、刘若曾、李景廉、梁建章、谷钟秀、冯国璋、刘春霖等。

乾隆皇帝第六次来莲池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三月十九日,上驻跸保定府行宫。 ” 乾隆皇帝巡幸五台山途中,随行人员有王公大臣、公主、额附等,直隶总督刘峨一直跟从到五台山。 路过满城、完县(今顺平县)时,刘峨为了讨好乾隆,他又出奇招,把路上一些低洼的地方,统统都叫人架上了陆桥,没想到这一举动受到乾隆训斥。 在到达山西五台山的前一天,乾隆皇帝赐直隶总督刘峨一首诗,诗中说: “今日赵郊明晋省,分疆颁赐例惟循。 軿车步辇诚安逸,后扈前驱体苦辛。 陆壑架桥训过费 ,春原积雪代清尘。 载咨推食口甘侣,南府应思有馁民。 ”并训诫他: “朕此次恭谒西陵,巡幸五台,昨经过满城、完县一带地方道路,凡遇低洼旧路,并无积水处所,概行建搭桥座,甚属无谓。 桥梁原为行旅而设,其本非河渠水道,不过因地势洼下,即搭盖桥座,以为平坦饰观,则跸路所临,地形高下不一,于经行本属利便,又何必为此无益之费? ”并且令人将这 些陆桥一一查明登记,“将来报部时,本应全不准销,姑念尚未明降谕旨,此次桥座俱已搭就,著将似此无水桥座,只准其开销一半,嗣后倘仍妄行建搭桥座,即概不准销。”刘峨这次拍马举动,没有得到乾隆的欢欣,反而给了他当头一棒,刘峨没好意思把这首诗单独刻碑,而是刻在一首诗碑的背面,树立在古莲花池内。

图6:乾隆皇帝赐直隶总督刘峨碑(其一)

图6:乾隆皇帝赐直隶总督刘峨碑(其一)

乾隆皇帝第七次驾临古莲花池是在乾隆五十七(1792年)年。“四月初十日戊申,上诣灵雨寺拈香。是日,驻跸保定府行宫。十一日己酉,上诣大悲阁拈香。是日,仍驻跸保定府行宫。”

乾隆皇帝七次驾临古莲花池,写下了大量歌咏莲池书院、莲池景物及赏赐直隶总督的诗篇,目前可查的有50余首。由此可见,直隶保定和古莲花池的地位多么重要,乾隆皇帝多么重视。这为研究直隶保定和古莲花池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柴汝新,原载于《保定晚报》2010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