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没有得利者
河北
河北 > 凤在河北 > 正文

校园霸凌,没有得利者

“请原谅我的软弱”

5月9日下午,沧州黄骅市旧城镇一所中学的初三女生小林(化名)在家轻生,不幸离世。

根据媒体报道,女孩父亲冯先生称,从去年11月开始,小林就有失眠、头痛、精神压力大的症状。为此,家里曾带着她去求医治疗,但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今年1月中旬,小林在噩梦中惊醒,告知家人,自己长期被同班两名女同学欺负,“用圆规扎胳膊”“用板凳殴打”等。3月中旬,冯先生曾就此事联系过学校,据他称,当时校长协调这两名学生向小林道过歉。

5月7日,本应是学校开学的日子,前一天还在积极购买学习用品的小林,突然情绪失常,于是家人不得不为其请假。

9日下午2点左右,正在工地忙活的冯先生突然接到电话,称小林自杀了。

轻生前,小林曾在自己的手机里录音,称“这一切的缘由都是我……请原谅我的软弱……”

13日下午,凤凰网河北就此事多次拨打冯先生的电话,但对方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这件事,作为校方我们感到很痛心。”小林所在中学的一名男性工作人员表示,小林以及涉事的两名学生平时学习都不错。发生这件事后,那两名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这两天没有来过学校。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具体结果以警方公布为准。

校园欺凌现象已受到重视

中学生、轻生、霸凌。这些关键词一下抓住了大众的眼球。

很多网友一方面对小林的去世感到惋惜,同时也有人提出了疑问:如果小林遭遇了校园欺凌,为什么学校一直都没有发现,孩子也一直没有告诉过家长?

尽管小林曾对家人透露过,在学校“受同学欺负”,但“校园霸凌”能否界定又如何界定,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校园欺凌,一般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

校园欺凌不仅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为遏制这一现象,全国多地相继推出治理方案。

2018年7月4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河北省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构,明确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负责人和联系人,并在本单位官方网站公开工作机构名称、办公电话等信息。

各市教育部门要填写《市级防治学生欺凌工作部门信息表》。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并在本单位官方网站公开。

具体到学校方面,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欺凌专题教育,结合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防治学生欺凌知识和反欺凌技能。对发现的欺凌苗头或事件,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采取教育或惩戒等不同方式及时化解,并做好受侵害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最大程度地减轻其身心影响。

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人人有责

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资深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师张伟旗表示,任何一起与校园霸凌相关的事件,“无论是否造成直接的恶果”,都值得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重视和反思。

一个人选择轻生,一般情况下,是综合多方面的原因的结果。张伟旗说,作为网友,不能主观判定这个孩子是否真的遭遇过校园欺凌,避免给当事家庭造成更大的伤害。

“我们假定孩子确实遭到了同学欺负,自我了结也不应该是她的最终选择。”张伟旗认为,遇到这种情况,从孩子角度讲,应该尝试着跟老师、家长沟通,并寻找自我克服的方法,不应该独自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作为家长,也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而不只是学习成绩。“可以经常和孩子聊聊天,聊聊在学校都发生了什么,关注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方式与方法。”

“学校方面尤其需要反思。”张伟旗说,很多学校平日里只顾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教育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缺失。“教孩子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每个学校都应该增设至少一名心理老师,及时识别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

就这件事来说,小林的离世的确痛心,但涉事的两名学生其实也背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在事情不明朗之前,学校和家长也要对他们及时进行心理辅导,避免衍生出更多的悲剧。

撰文:高菲

校对:谢圆

编辑:葛湘

延伸阅读